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美中瓜分世界

苗子(摘編)
2018年6月15日

如何對待北韓,誰說了算?德語媒體認為,這並非多極世界,華盛頓與北京對國際重要議題日益有決定權。此外,即便美國的霸權在走下坡路,尚無人能接替其角色。

Symbolbild Beziehungen zwischen China und den USA
G2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Burgi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評論說,華盛頓和北京在爭奪亞洲的主導權。"西方與G7正在失去份量,北京與華盛頓的G2世界正在建立,並成為主要的行動者。""美國和中國的G2日益決定重大問題,無論是氣候政策還是對待北韓。"

"因為金正恩炫耀核能力過火了,北京同意了聯合國對北韓的制裁。"如今達成的"協議對中國也有好處。川普宣布結束與韓國的聯合軍演,模糊承諾美國撤軍。這兩件都一直是中國關心的"。

冷戰時期的相互隔絕與對抗,與美中關係不能同日而語

"華盛頓和北京或許會糾纏於關稅,但同時他們也能有效率地合作。因此,任何與美國、前蘇聯'東西對抗'的類比都站不住腳。美中之間的關係,不是由相互威脅毀滅對方的軍備競賽來決定,而是一場經濟和政治的競爭,最終誰將勝出沒有人能預測。誰還相信,能像對待莫斯科一樣迫使中國在軍事上或經濟上屈服?"

"儘管全球的力量博弈不再像冷戰時期那樣僅在兩個超級大國之間展開,印度、俄羅斯以及被羞辱的歐洲人、加拿大人和日本人仍有份量和值得重視的行動空間。但這並非一個多極世界,像蘇聯解體後莫斯科所設想的那樣。各行動方並不平等。所謂的西方--這個自1989年以來被廣為接受的概念,如今雖未消失,但在縮水。在G2的世界中,最主要的舞台不再是大西洋,而是太平洋。"

"兩個大國對這一發展趨勢的反映很不同。傳統陸地大國中國通過新絲綢之路倡議,擴大自己在歐亞大陸的影響力,從阿姆斯特丹直到海參崴。一個世紀以來主宰海洋的美國,希望鞏固海事優勢。"

"中國的崛起意味著美國無可比擬的霸權地位的終結,這也是為什麼美國嘗試以印度作為一個平衡的力量。儘管印度落後於對手中國,但實力也在增加,包括軍事上。美國代表不再談太平洋,而是總是說印太地區。"

"如果說美國總統在發推特稱G7東道主特魯多不誠實、軟弱,是認真考慮過地緣政治後果的,那讓人疑惑。但川普以非常不合宜的方式表達出的美國自信,是建立在戰略改變的基礎上的。與其它西方國家相比,美國有更好的牌,在這場權力的游戲中與中國抗衡。"

美國角色仍無人能承接

《時代周報》題為"告別美國時代"(Der Abschied von amerikanischen Zeitalter)的文章寫道:

"超級大國為整個時代命名。這不單適用於羅馬、西班牙和英國,也適用於美利堅合眾國。"

儘管美國的霸權角色相對而言在走下坡路,但是,"還沒有其它大國能承接美國的全球秩序維護者角色,無論歐洲人還是中國都沒有這個能力。中國的政策主要是以自身利益為導向。以絲綢之路項目為例,儘管跨越自身地域及周邊的範圍,但在結構上仍以中國特定的利益為導向。中國的政策建立了影響範圍,但並非全球秩序以及涵蓋其上的準則規範。"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