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台灣

德語媒體:美國不再歡迎台灣總統?

2025年7月30日

《新蘇黎世報》認為,如果美國總統川普为了同北京達成貿易協定,而拒絕讓台灣總統賴清德出訪行程中過境美國,那無疑是向台灣發出了一個危險訊號。《世界報》發表評論稱,中美關稅戰的結局將決定未來國際貿易的走向。

新蘇黎世報:美國不再歡迎台灣總統圖片來源: Liu Shu Fu/Taiwan Presidential/Planet Pix via ZUMA Pres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新蘇黎世報》報導稱,台灣總統賴清德原計劃8月訪問拉美盟友並在往返途中過境美國,但有消息稱川普政府已經拒絕了賴清德在紐約逗留的申請。相關報導引發外界擔憂,認為華盛頓可能會為了促成同北京的貿易談判而在台灣問題上做出讓步。《新蘇黎世報》援引分析人士的話指出,華盛頓此舉不僅削弱了台美盟友關係,而且也發出了極其危險的訊號。這篇題為《美國不再歡迎台灣總統》的報導寫道:

「對台灣總統來說,世界很小。目前僅有十二個國家仍承認台北是中國的合法代表,並與中華民國(台灣的正式國號)保持著外交關係。這些國家都是一些小國,且同台灣相隔萬里。也正因為如此,台灣總統也很少出國訪問。


台灣碩果僅存的邦交國中,拉美和加勒比地區佔比極高,包括伯利茲,瓜地馬拉、海地、巴拉圭、聖基茨和尼維斯、聖盧西亞以及聖文森特和格林納丁斯,這些國家確實都算不上政治層面上的重量級國家,但每次出訪上述國家,台灣總統都可以順便在美國做短暫停留。

此前的歷任台灣總統都曾被華盛頓允許過境停留。例如,2023年春季,時任台灣總統的蔡英文出訪伯利茲和瓜地馬拉途中,曾在紐約停留,返程時則順訪了加利福尼亞。現任總統賴清德去年年底出訪太平洋島國時,也曾在夏威夷和美屬關島做短暫停留。

然而,台灣總統的下一個在美國過境停留的計劃卻似乎被取消了。8月初,賴總統原計劃出訪巴拉圭、瓜地馬拉和伯利茲。雖然並沒有正式對外宣佈,但原定計劃中顯然包括去程時在紐約停留,返程時在達拉斯停留的內容。據《金融時報》報導,川普政府至少拒絕了賴清德總統在紐約停留的計劃。現在台北總統府突然表示,賴總統近期並沒有出國訪問的計劃。」

美國眾議院前議長佩洛西:阻止台灣總統過境停留,川普发出了一個危險的訊號。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AP/picture alliance

 

「危險的訊號」


《新蘇黎世報》寫道,對於外交上處於孤立狀態的台灣來說,總統出訪時能夠過境美國,具有極大的象徵意義,畢竟美國一向是台灣最重要、也最強大的盟友。雖然目前並不清楚川普政府為何拒絕賴總統過境停留,但這很可能同川普急於促成同北京的貿易協定有關: 

 
「華盛頓同北京的貿易爭端目前處於脆弱的休戰狀態。目前,雙方談判代表正在斯德哥爾摩就推遲90天執行懲罰性關稅進行談判。川普政府目前很清楚,他們自身的處境遠沒有像首次揮動關稅大棒時所想像的那麼有利。北京已經明確表示,他們絕不會屈服。此前通過禁止出口稀土,中國已經對美國經濟的軟肋進行了精準和沉重的打擊。

觀察家此前就已表示,川普很希望同中國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舉行一次峰會。這也完全符合川普的一貫做派,即進行最高層面的直接談判,然後宣佈達成了一筆『偉大的交易』。批評人士認為,川普很可能正是為此目的而犧牲了賴清德總統的過境計劃。 

美國前眾議院議長佩洛西在X上發文寫道,通過阻止賴的過境停留,川普发出了一個危險的訊號:『這顯示美國可能會被迫在台灣問題上保持沉默,而這對習近平來說無疑是一個勝利。我們希望這不是美國政策發生危險轉向的訊號。』」

對於歐盟剛剛達成的貿易協定,《世界報》發表評論寫道:

「中美貿易談判的關鍵時刻即將到來,而中國已在多個領域成為德國工業的強勁競爭對手。中國在貿易衝突中毫不示弱。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不同於歐洲之處在於,它手裡有一張讓川普都不得不轉攻為守的王牌:中國是全球最大的稀土出口國,而沒有稀土,許多工業都無法生產。中國毫不留情地將這一壟斷地位,作為對美國、甚至歐洲的施壓手段

今年春天,北京所實施的稀土出口禁令,最終迫使川普回到了談判桌。中美兩大巨頭之間的這場對決將如何收場,很可能會決定國際貿易的走向。因為一旦美國選擇閉關鎖國,那麼中國勢必會憑借其過剩產能淹沒全球市場。 」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