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美國憑什麼再次偉大?
2018年4月6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 維也納出版的《標準報》以"美中貿易戰:川普的重大誤解"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就算美國的懲罰性關稅能成功減少進口中國商品,美國也不得不從其他國家進口更多產品。
"美中之間的貿易戰,不論是真爆發還是得以避免,美國總統現在的所作所為都是荒唐的,只會起反作用。對於川普而言,他想要的是縮小美國的巨額貿易逆差,他認為逆差就相當於企業的赤字。這當然是瞎扯。一個國家既可以從出口中獲益,也能從進口中獲益,後者有時益處還更大一些。"
"而貿易保護主義並不會幫助川普实現他的目標。一個國家儲蓄太少、開銷太多,就必須讓外國資本流入,就自然會產生赤字。美國過去幾十年一直如此。如果因為懲罰性關稅導致減少進口中國商品,美國就必須從其他國家增加進口。而且,川普的稅務改革還會進一步加劇這個宏觀經濟問題:改革進一步提高了預算赤字,從而降低了全國儲蓄率。"
"川普的經濟顧問們其實知道這一點,懲罰性關稅的矛頭,其實更多的是針對中國在高科技領域的挑戰。但問題是,即便在這裡,懲罰性關稅也沒什麼用。就算中國繼續奪取現有的西方技術,在事關未來的科技創新方面,美國依然領先。其前提則是美國的高校以及企業能繼續吸引全世界最聰明的頭腦。然而,川普现在卻對此全力阻撓。"
雷根斯堡出版的《中巴伐利亞報》以"不安定因素川普"為題,刊發評論指出,對中國發動貿易戰,並不能讓美國再次偉大。
"關稅將被提高,此消息讓股市重挫。美中貿易爭端升級,這是現在最直接的後果。這還只是開端,最終貿易戰的後果將影響到所有人。相比商品價格上漲,更嚴重的問題是市場上的不安情緒。企業進行投資,需要的是清晰的外部框架條件以及市場環境的可靠性。但是現在,這兩者都受到了威脅。"
"要為此負責的是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裡的那位貿易保護主義者。面對中國竊取智慧財產權的行為,他沒有尋求在世貿組織框架內提起申訴,而是掄起大錘砸向美國之前親手締造的國際貿易體系。"
"川普拒絕簽署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定(TPP),威脅要退出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現在又在懲罰性關稅議題上一意孤行。川普已經成為了最大的不安定因素。他不僅僅會埋葬企業稅制改革的積極效應,還會摧毀貿易夥伴對美國的信任。川普要是繼續這麼搞,全球商品流動以及供應鏈將會重組,這可不是讓美國重新偉大的方式。"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