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德語媒體:「習近平正面臨其政治生涯中最大的挑戰」

2022年7月21日

《新蘇黎世報》在7月21日的一篇文章中寫道,目前許多中國人都感到經濟壓力,「這蘊藏著巨大的社會爆炸力」,讓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願景受到挑戰。德國《世界報》則在一篇評論中指出,相比俄羅斯,「中國模式對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威脅更大」。

《新蘇黎世報》7月21日的文章指出,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願景正受到挑戰
《新蘇黎世報》7月21日的文章指出,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願景正受到挑戰圖片來源: Ju Peng/Xinhua/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發生在中國中部省份河南的數千名小儲戶身上的事情,一定使他們的世界觀受到了極大衝擊」,《新蘇黎世報》在7月21日一篇題為《習近平的「共同富裕」願景正在受到挑戰》的文章在開頭這樣寫道。文章說,這次村鎮銀行醜聞「喚醒了人們內心最原始的恐懼。畢竟,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社會主要是靠一種默認的契約來維系的——只要北京的黨政領導層能夠確保物質生活水準的穩步提高,中國人就心甘情願地放棄對政治發言權的要求」。

作者Fabian Kretschmer隨後指出,在追求「清零「的新冠防疫政策下,中國經濟目前幾乎停滯不前、甚至面臨衰退的風險,正在危及這個社會契約。

「毫無疑問,在習近平第二個任期即將結束之際,他正面臨著其政治生涯中迄今為止最大的挑戰。畢竟,他在上任時的願景是讓中國社會更公平、更公正。『共同繁榮』是宣傳中的習近平新典範……。而中國統計局的最新數據顯示,這個國家距離『共同富裕』還有多遠。」

文章表示,在新冠疫情以來,中產階級也必須更加勒緊褲腰帶,中國國內消費正在減弱,「因此中國很有可能繼續被困在所謂的中等收入陷阱中,到目前為止,只有少數前發展中國家走出了這個陷阱。此前中國的快速增長至少是基於廉價的勞動力,再加上國家在基礎設施、技術和生產能力方面的大量投入。現在,中國的機會之窗正面臨關閉的風險。人口變化(老齡化)迅速,出生率處於歷史最低水準。」

作者在最後寫道:「中國經濟增長率趨於平緩的情況出現得太早了。儘管中國的崛起令人矚目,但就人均國內生產總值而言,目前只達到了韓國三分之一和瑞士八分之一的水準。」

「表面上更具吸引力的中國模式」

「在國際印象中,中國可能比俄羅斯更溫和、更聰明、更安靜,但中國模式對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威脅要大得多」,《世界報》在7月20日的一篇評論導語中這樣寫道,表示這是「一個警告」。

作者Philipp Mattheis在文章中講述了俄羅斯侵烏戰爭前中俄慶祝「無止境」的友誼,中國當下的嚴苛的新冠「清零」政策、大陸戰鬥機多次進入台灣領空等等,並稱:「人們忽視了這樣一個事實,即21世紀對自由主義世界秩序的最大挑戰是中國模式,而不是俄羅斯腐朽的專制制度。中國模式從表面上看很有吸引力,但仔細觀察則是咄咄逼人和具有擴張性的。中國共產黨的執政合法性與穩定的經濟增長有關,到目前為止,其能夠兌現這一承諾。」

文章隨後寫道,「與俄羅斯不同,絕大多數中國人的生活水準在過去20年裡穩步上升。儘管社會上也存在許多不公正、腐敗和專橫的現象,但那些政治上不反叛的人被許諾過著富裕的生活。習近平稱之為『中國夢』……。」而這打破了自由民主國家在體制競爭方面此前擁有的一個砝碼:物質繁榮和向上的流動性。「人們不需要政治學學位就能意識到,在一個有香蕉吃而且旅行自由的國家,生活會更美好。解釋為什麼要拒絕一個給大多數人帶來繁榮但要求以管制和政治沉默為代價的制度,更具挑戰性。」

作者表示,中共也深知這一點,因此,習近平自上台以來一直在向國外輸出中國模式。「對於這個世界上的獨裁者和專制者來說,來自北京的錢很方便,因為它不與人權和民主改革等苛刻條件掛鉤。「

文章之後講述了中國對內嚴密管控、監控的現實,並在最後一部分寫道:「在國際認知中,中國可能顯得更溫和、更聰明、更安靜。中共的宣傳機構遠沒有十年前那麼沉悶。中國的外交官們勤奮地發著推特,共產黨的幹部微笑著用全球最大的國內市場吸引著人們。全面控制和經濟增長的混合體使中國模式特別有吸引力,尤其是對於獨裁國家。它保護有權勢的人,壓制批評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