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老生常談也需要勇氣

葉宣(摘編)2016年6月14日

德中第4輪政府間磋商會談在北京落下帷幕。德國總理梅克爾與中國領導人的會談內容、風格以及德中關係仍然是德語媒體討論的話題。

China Besuch Merkel in Peking bei Li Keqiang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

(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刊登題為"德國人的老生常談"的報導,指出這是梅克爾第9次訪問中國,而她再次談到了法治和自由。報導寫到了梅克爾在中科院大學演講後,一位學生問她個人認為政治和科學的不同在哪裡。梅克爾回答說:如果你是一位科學家,"人們期待你每天都有新的想法,而不是重複同樣的報告";而作為政治家,必須把事情反反復復地講,"直到所有人都明白為止"。

文章寫道:"在北京說這句話再恰當不過了。一個德國政治家到中國,所做的只能是反復強調自己的立場,希望有一天會產生些什麼效果。在很多議題上這都只是模糊的期待,而這一天看來還很遙遠。"

報導列舉了中國的一系列內政外交政策給德中關係帶來的負面影響後寫道:"作為德國總理,梅克爾已經是第9次訪問中國。周一兩國政府舉行了第4輪政府間磋商。德國是唯一一個與中國將雙邊關係建立在如此頻繁磋商機制基礎上的國家。兩國關係十分密切,但並非沒有陰影。德國女總理是如何處理德中關係的?

"梅克爾在擔任總理的初期還曾在總理府會見達賴喇嘛,但如今她已經象不再做這種象徵性姿態了,認為這樣的舉動需要勇氣,或許可以在國內公眾面前得分,但對事情本身並無助益。無論是同土耳其或是同中國打交道,都是如此。因此在訪問中國的第一天,梅克爾還是走的外交道路。她在中科院大學演講時談到了法治國家,她說人們要不斷對已知的東西提出疑問,直到所有人都明白為止。"

瑞士《新蘇黎世報》認為,梅克爾在與中國領導人打交道的時候,顯示出了勇氣和定力:"與其他一些歐洲國家領導人不同,梅克爾一再對北京大聲表明與之的意見分歧。但願她今後還會繼續這樣做,即使對話的聲調變得不那麼友好了。德國是個有份量的國家,它的看法應該得到傾聽。儘管種種試圖與中國共同制定游戲規則的努力是艱難的,例如在投資和工業間諜領域,但這是目前唯一可行的途徑。如果以其人之道反制其人之身,比如通過國家干預阻止中國企業在德國收購,或刁難中國記者,這並不是選項,而是接受了中國人的規則。北京的這個願望恐怕沒有人願意滿足。"

《斯圖加特報》也對梅克爾在北京的言行做出積極評價,認為她表現得不卑不亢:

"與過去幾個月裡她的一些歐盟同行的做法不同,梅克爾周一在同中共領導人的會談中給人留下一位有魄力的外交政治家的良好印象。她不急不躁,言辭坦率卻都經過深思熟慮。這位德國總理的每句話都經過利弊權衡,讓批評不致造成損害。相反,梅克爾這樣做給自己的政治資本加了分。

英國首相卡梅倫和法國總統奧朗德不久前與中國領導人的國事訪問會面引來的評價是"阿諛逢迎"。在北京看來英法領導人顯得底氣不足,因為他們一味顯示友好的一面。人權和經濟政策上的分歧只是一帶而過,這種做法並不能贏得尊重。梅克爾則對東道國存在的弊端直言不諱,這讓她顯得真實可信。"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