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脆弱的夥伴關係

2022年10月27日

在是否應允許中資入股漢堡港碼頭的問題上,總理府和多個聯邦部一度意見嚴重相左,幾經反復最終才以降低中資入股份額達成妥協。這場爭論本身也反映出了當前德國政界在如何發展對華關係問題上的不同立場。

Deutschland China Diplomatie l Symbolbild
圖片來源: Odd Andersen/AFP via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指出,柏林目前正在制定全球安全戰略,而對華關係則在這一安全戰略中佔據重要地位。該報以《脆弱的夥伴關係》為題寫道:

"從德國外交部反對中資入股漢堡港的立場中可以看出,外交部認為這筆交易涉及原則性問題。聯邦內閣相關討論的會議記錄顯示,中國國有企業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碼頭將導致德國及歐洲運輸設施中'中國戰略影響力不合比例的擴展'。尤其令德國外交部不滿的是,這筆交易不符合互惠原則。外交部強調,在中方不允許德國參股中國港口的情況下,中國對歐洲運輸設施實施管控和施加影響,暗藏著極大的風險。除此之外,貝爾伯克外長領導下的德國外交部還表示,中國在過去就已經暴露出了以經濟手段達到政治目的的意願。有鑑於此,不能只從經濟角度討論中資入股漢堡港的問題,還應從地緣政治角度對這筆交易進行評估。"

德國外長貝爾伯克一再強調,歐洲夥伴都在重新定位對華關係,也都認為應當減少對中國的依賴。

"德國外交部認為,現在德國政府在中遠集團入股漢堡港議題上決議並不符合這一原則。而且鑑於很多歐洲國家都在重新定位對華關係,柏林的決定有可能會引起新的爭議。因為有理由擔心,柏林的做法有可能會使德國喪失外交政策方面的可信度。畢竟德國政府一直在警告其他國家審慎對待北京的經濟滲透,與此同時卻沒有阻止中資入股德國港口。"

《新蘇黎世報》評論則認為,德國就有關中資入股漢堡港展開"歇斯底里"般的討論,其實大可不必。畢竟這筆交易只涉及漢堡港四個貨櫃码頭中的一個,而且中方股份佔比很低。這篇題為《同中國打交道需要更多戰略眼光》評論寫道:

《新蘇黎世報》:討論對華依賴不應歇斯底里圖片來源: Hauke-Christian Dittrich/picture alliance

"盲目的貿易保護主義以及自給自足的幻想絕非正確的答案。對德國這樣一個出口型經濟體來說,去全球化只能自毀富裕生活,而世界並不會因此變得更加和平或安全。相比之下,將此起彼伏的供應鏈和貿易夥伴多樣化呼聲付諸於實際行動才是當務之急。

作為貿易政策新趨向的一部分,必須在如何同專制政權打交道的問題上,制定一項客觀、冷靜和長期的戰略。這一戰略不應由德國單獨制定,而應協同整個歐盟。制定這一戰略的前提條件則是誠實的自我認識:中資成為一個德國碼頭的小股東並不會讓德國產生高風險的依賴,而真正的風險在於,中國很早以前就已成為德國最重要的單一貿易夥伴。中國不僅是重要的原材料供應商,同時還是德國汽車的最大銷售市場。中遠集團並非導致依賴的原因,中遠集團之所以能夠成為歐洲港口的重要客戶,恰恰是由於雙方熱絡的貿易關係。

一旦中國真的對台灣發起進攻,並因此引發西方的制裁浪潮,那麼這將是一場全球性的經濟災難。相比之下,屆時漢堡港的中資股份恐怕只是不足掛齒的小事。綜上所述,即使德國政府當初全面禁止中資入股漢堡港,充其量也只是一個象徵性行為。而受損失的一方可能也只有德國,畢竟中遠集團完全可以將其業務轉移至鹿特丹或安特衛普。德國政府現在做出的妥協性決議,其實也仍有濃重的象徵色彩,因為它並不能替代政界和企業共同制定對華戰略的工作。總而言之,歇斯底里于事無補。"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