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脫鉤的輸家

2023年7月31日

德國《商報》刊評認為,中美兩國圍繞晶片的爭鬥,正在抬高全球產業鏈的成本,歐洲也深受其害。《經濟周刊》則刊發了一篇由美國耶魯大學知名經濟學家羅奇撰寫的客席評論,指出不論是脫鉤還是去風險,美國的經濟利益都會受損。

中美晶片戰 英飛凌等歐洲廠商要遭殃?
中美晶片戰 英飛凌等歐洲廠商要遭殃?圖片來源: momentphoto/Killig/IMAGO

(德國之聲中文網)杜塞道夫出版的《商報》以"晶片戰有許多輸家"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中美兩國圍繞先進半導體的爭鬥,即便對歐洲也造成了不利影響。

文章注意到,中國針對鎵和鍺的出口管制令將在8月1日正式生效,北京當局是否會拒絕相關外貿企業的出口申請,將會對全球市場造成重大影響。"一切都表明,這場衝突正在升級。美國人已經在準備新一輪的制裁措施,而衝突的負面作用早已顯現。"

"沒有任何國家再願意信任別國,所以全球各國政府都在用巨額補貼來鼓勵晶片製造商在自家門口設廠。這給納稅人造成了沉重的負擔。而且,中國方面還認為自己迫切需要打造自主的、具有競爭力的晶片產業。中國企業暫時還不能染指英偉達、英特爾、高通等美國企業的地盤,因為他們缺乏生產晶片的必要設備。對於中國人而言,超越英飛凌、恩智浦、意法半導體等歐洲廠商的晶片要更為容易。因此,中美兩強的爭端對於歐洲晶片產業構成了特別的威脅。"

"目前,沒人能夠預判中國的鎵、鍺出口管制令具體會造成多大的影響。可以確定的是:全球化的晶片產業曾經非常高效,但這一切已然成為過往。全球的消費者將為此付出代價,因為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都需要用到晶片。"

中美貿易戰 美國經濟利益也受損失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Panthermedia/Kentoh

德國《經濟周刊》刊登了耶魯大學經濟學教授羅奇(Stephen S. Roach)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與中國脫鉤會損害美國經濟"為題,指出脫鉤雖然能帶來不小的安全收益,但是其經濟代價卻是極其巨大的。

作者注意到,自從川普开啟美中貿易戰以來,美國的貿易逆差總額並沒有減少,只不過是把對中國的逆差轉移為對墨西哥、印度、台灣、韓國等的逆差,美國宏觀經濟的結構性問題依然存在。"將貿易鏈從中國移走的做法尤其值得疑慮,因為原先的逆差來自一個價格低廉的供貨方,而現在卻變成從成本更高的國家進口商品。絕大多數經濟學家都指出,貿易保護主義最終會造成本土企業與消費者面臨更高的成本。顯然,華盛頓聽不進這種警告。"

"美國財長耶倫自己也是頂尖經濟學家,肯定也知道這一切。所以不久前她正確地指出,試圖與中國脫鉤會釀成災難性後果。她說:'降低風險?是!脫鉤?絕對不行!'但問題是,現實世界並不是非黑即白,而往往是灰色漸變的。跟隨歐洲的步伐,拜登政府也開始用'去風險'一詞來取代'脫鉤',並且以國家安全作為理由。他們現在認為,國家安全足以成為降低對中國產業鏈過度依賴的理由。"

"我們固然可以就此展開爭辯:從國家安全角度出發,是否有必要脫鉤中國?但事實卻是:遏制與中國的貿易聯繫會損害美國的經濟,不論是用'脫鉤'還是'去風險'之概念。"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什麼是脫鉤?什麼是去風險?

01:41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