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脫鉤與掛鉤

達揚(摘編)
2021年2月17日

歐洲和美國在如何應對中國的問題上立場相左:美國認為應該同中國「脫鉤」,歐洲則認為應該與中國「掛鉤」。《明鏡》評論則認為,上述兩種對華立場均失之偏頗。

Symbolfoto Handelsbeziehungen zwischen China und der EU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Ohlenschläger

(德國之聲中文網)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各方都在討論重建西方陣營的問題。但一旦涉及到對華政策問題,歐美之間的鴻溝顯然變得越來越大。《明鏡》周刊以《西方的兩種對華戰略都是錯誤的》為題發表評論,認為西方在對華問題上應當尋找第三種方案。評論稱:

「有人認為這場爭執是新冷戰。在這些人看來,中國就是當年的蘇聯,該國以高效的一黨專制應對西方的民主與法治,其統治基礎不是自由,而是對個人權利的限制。因此很多美國人認為,為了不讓北京制定國際游戲規則,就必須向北京發出明確的訊號,也就是實行2.0版的杜魯門主義。唯一不同在於,這裡的關鍵詞不再是『遏制』,而是『脫鉤』。

而在歐洲的主流看法則認為,中國的強國訴求並非無理取鬧,而是回歸某種歷史常態。無論是巴黎、柏林,還是布魯塞爾都認為,任何人都無法阻擋中國經濟進步的腳步,畢竟擁有十多億人口的中國曾是具有幾千年歷史的頭號技術大國。中國是無法馴化的,充其量只能讓中國同國際秩序掛鉤,只有這樣才有可能讓各方都收益。

西方的對華戰略分兩種:脫鉤和掛鉤。但問題是,這兩種戰略收效都不理想。至遲在香港民主遭暴力鎮壓之後,各方已經清楚地看到,北京對國際條約並不大看在眼裡。美國前總統川普以經濟施壓手段阻止中國崛起的嘗試,也不得不被看作是徒勞之舉,甚至可以說,其效果是適得其反的。」

作者認為,西方是無法阻止中國的崛起的,但西方可以嘗試以更快的速度取得發展。

「在中國世紀正在開啟的當下,無論是脫鉤,還是掛鉤,都是不合時宜的。西方更應當做得,重新拾起那個已經被淡忘的詞匯:相互間的共識。」

大眾新疆分廠一直遭到媒體和人權組織的批評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Scheuer


德國大眾在人權狀況每況愈下的新疆開設分廠的做法一直遭到媒體和人權組織的詬病。近日,大眾總裁迪斯(Herbert Diess )接受媒體採訪時,再度為大眾的新疆工廠進行辯護。他表示,畢竟大眾新疆分廠裡的勞工權益和福利標準是有保障的。《日報》就此發表評論稱:

「迪斯的表述在社群網站里引發一派道德聲討,這當然是可以理解的。但迪斯的話其實也並無不妥之處。如果大眾關掉了設在新疆的分廠,又對誰有益呢?也許這樣做能緩解德國國內的道德責備,但對新疆當地卻無疑是一種損失,對受到打壓的維吾爾人也同樣有弊無利。因為,對他們來說,如果能在大眾工廠裡工作,無論是收入,還是勞動條件,都會得到大大改善。

不過,迪斯有關可以排除大眾供貨商使用強制勞工的說法,就未免有些草率了。前不久國際經濟審核機構剛剛宣佈,鑑於中國當局缺乏透明度,他們已經無法查證西方企業的中國供貨商是否使用強制勞工的問題。在這個問題上,顯然有必要對大眾窮追不捨。大眾公司何以知道,他們的中國供貨商都在嚴格執行人權標準呢?」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0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