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南德意志報》 以"錯誤的訊號 "為題,刊文指出,華為公司現在正忙於游說歐洲各國政府,試圖以"無間諜協議"來爭取歐洲的支持,但這是徒勞的。作者認為,這樣的協議,必須由中國政府來簽。
"成百上千億美元規模的生意,需要的不僅僅是商業上的手段,也往往需要政治手腕。商業上,中國電信設備巨頭華為的成就無出其右。短短幾年,華為就成為了行業巨頭,成為了中國的驕傲。但是,在政治領域,這家企業的形象就要差得多。這些天,華為的代表正在全歐洲範圍內遊走。通過秘密談判或者是公開聲明,華為希望能和歐洲各國簽署一份'無間諜協議',保證通過華為設備傳輸的數據不會轉交給中國政府。華為希望通過這種方法來消除外界的擔心。"
"華為也向德國政府游說了這份協議,但是後者卻回應寥寥。在柏林,很少有人願意提及'無間諜協議'這個詞。當年德國遭美國國家安全局竊聽後,德美之間就曾經談判過這樣一份協議,卻無果而終。德國人後來還向歐洲盟友游說過這樣的協議,結果卻被爆料,德國聯邦情報局自己就曾大規模竊聽過歐洲盟國。從此之後,'無間諜協議'就變成了總理府的'敏感詞'。即便華為能夠找到一個更動聽的字眼,德國政府也不會和華為公司簽協議。德國聯邦內政部一名發言人就表示,關鍵的問題在於中國政府是否願意簽署這樣的協議,但是目前德方還沒有看到這樣的跡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 《新蘇黎世報》 以"貿易爭端中的中國王牌 "為題,刊文指出,切不可將北京當前的克制姿態誤認為是軟弱。
"華盛頓的每一次挑釁,都會讓中國的強硬派更加響亮。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教授、空軍退役大校戴旭就表示,希望中美貿易談判破裂,美國屆時就會'完蛋',中國則能夠把所有美國企業趕出去。"
作者認為,儘管戴旭等強硬派的言論有些誇張,但是中國憑借其巨大的市場體量,確實對那些依賴中國市場或中國資源的美國企業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此外,中國政府持有的巨額美國國債也是一件重要的武器。
"在社交網路平台上,抵制美國貨的聲音越發刺耳,官方的表態也越來越強硬。《人民日報》指責美國貪婪、傲慢,認為中國只是在捍衛自己的合法權益,而中國人民卻受到了威脅。該報認為,對於中國人而言,這是一場真正的人民戰爭。"
"這般聳人聽聞的言詞固然有些過火,但是在中國,人們相信,這是一場超越了貿易逆差、懲罰關稅的爭端。全球兩個最強大的國家,正在圍繞科技主導權展開一場苦鬥,而中國很有可能再次提高賭注。"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1947年出生,法學出身,1970年代在華盛頓當律師,先在律師事務所,後在美國參議院為共和黨人作法律顧問。1983年起在雷根政府任美國貿易副代表。之後30年當經濟律師,為美國海外企業提供稅務與貿易咨詢。萊特希澤對世貿組織和多邊協議持批評態度,並多年抨擊中國政府的經濟路線。川普就職後,萊特希澤任美國貿易代表。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Harnik 71歲,此前在紐約的聯邦儲備銀行任職,在雷根政府任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對川普中國政策的影響力估計並非決定性的。庫德洛被認為是自由貿易的捍衛者,並且顯然難以與強硬派萊特希澤和納瓦羅抗衡。
圖片來源: Reuters/K. Lamarque 1949年出生,經濟學者,哈佛大學博士,曾在加州大學任教。川普任下,納瓦羅出任新成立的白宮國家貿易委員會主席。被認為是對中國的尖銳批評者,曾撰寫《致命中國》(Death by China)以及《即將到來的中國戰爭》(The Coming China Wars)。支持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懲罰性關稅,並以此作為對華強勢政策的中心部分。
圖片來源: Imago/Zumapress 被川普称之為中國問題權威專家。任華盛頓保守派智庫胡德森研究所中國戰略中心負責人。自尼克森任下擔任多個政府職務,與中國打交道。雷根和老布希任下,為五角大樓擔任顧問。
圖片來源: Imago/ZUMA Press 美國財長,被稱為「全球化支持者」和「華爾街派」,被認為不再擁有決定性的影響力。曾任職高盛投資銀行,支持自由貿易。
圖片來源: Reuters/J. Young 中方代表團最為人所知的面孔,被認為是習近平最信任的經濟政策顧問。1952年出生,經濟學者,曾在北京的人民大學及美國的哈佛大學就讀。自1980年年代,其重點是宏觀經濟和工業領域的發展。曾在國家計劃委員會負責產業政策。1990年代初起參與制訂五年計劃。多年在中共中央委員會財經小組任職。2017年起任中央政治局委員。2018年被任命為國務院副總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C. Charisius 1958年出生,任中國央行行長。曾在北京大學就讀,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獲博士學位。2018年3月出任央行行長前,負責中國外匯儲備的管理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Harnik 1965年出生,2015年出任國家發改委副主任,2016年起兼任中國國家統計局局長。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