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藝術是什麼,黨說了算」
2015年10月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法蘭克福匯報》在文藝欄目中關注了中國的文化政策。該報發表了一篇題為"藝術是什麼,由黨決定"的署名文章。
作者介紹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9月11日主持了政治局會議,通過了《關於繁榮發展社會主義文藝的意見》。這份公報中寫道,"弘揚中國精神、傳播中國價值、凝聚中國力量,是文藝工作者的神聖職責"。會議還強調,文藝工作者應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深入實踐、深入生活、深入群眾,推出更多無愧於民族、無愧於時代的文藝精品,不斷滿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此外,公報指出,"黨的領導是文藝繁榮發展的根本保證。各級黨委要把文藝工作納入重要議事日程,抓好宏觀指導,把好文藝方向。各級政府要把文藝事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總體規劃,落實中央支持文藝發展的政策,制定本地支持文藝發展具體措施"。
作者指出,公報中的內容令人霧裡看花,文藝工作者們只能各自解讀。而究竟何謂"中國價值"?文章寫道:"中國國家主席、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是如何看待中國價值,在他提出'中國夢'的兩年後,答案越來越清晰。去年六月,中共中央黨校哲學部教授王傑對齊聚一堂的共產黨高層發表了關於儒學的演說。在經歷數十年的激烈鬥爭後,共產黨如今在黨校中再次在中國古老的力量泉源中尋求穩定,而儒學中最重要的社會義務便是忠孝仁義。許多人推測,反腐運動中是如何開啟的,如今也將延續至文化政策中。"
問題在於,現實是否如人們猜想的那般。作者寫道,中國正處於一個巨大的灰色地帶,藝術家們每次參展時都會有這樣的體會。 "在一個晦澀不明的政治環境中這是個艱巨的命題。人們不知道未被明文禁止的一切事物,是否就意味著獲得許可。曾經在公開展覽中被允許展出的藝術作品,並不理所當然地能在下一次展覽時被展出。參展作品的清單必須事先提交給審查機構。未獲批准的藝術品,也不一定將永遠不見天日。許多人找到了其它呈現的方式。這當然極具創意,在這個困難又危險的地帶中,什麼都可能發生。"
中國遊客的購物慾
"普拉達的手提包、古馳的太陽鏡、三雙勃肯鞋和雙人牌菜刀組:許多在歐洲旅遊的中國遊客完全沉醉在購物之中。他們多數都想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游歷多個國家。但一到達了目的地,中國遊客們便掏出錢包盡情購物。" 德國《南德意志報》在經濟欄目的一篇報導中如此描述中國遊客的旅遊模式。
報導指出,過去一年有超過1億中國人出國旅遊。而中國遊客在歐洲旅遊時,一周的購物預算平均為1800歐元,全球奢侈品的營業額有三分之一是仰仗中國消費者。OC&C咨詢公司估計,去年中國人購買奢侈品的消費金額高達1500億歐元。
29歲的企業家克林科特(Fred Klinkert)看中了這個商機,專為中國消費者開發了購物簡介。"他所開發的手機應用程式'Edaole'-意即'通往快樂的道路'-為喜好購物的中國遊客領航前往歐洲各大購物都會,並告知使用者產品種類、價格及營業時間,寫的當然都是中文。"
文章引述克林科特指出:"中國遊客基本上不會尋找特定的商店,而是直奔大牌。許多隱藏在街道裡的設計師品牌因此難以吸引到中國客戶的目光。主導消費市場的多數是中國旅遊簡介或網路平台上介紹的大型購物中心。"許多比較缺乏知名度的品牌因此轉而通過手機應用程式提供的平台吸引中國消費者的注意。這個應用程式在上線3周後已經被下載一萬多次,中國消費者的強勁購買力可見一斑。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