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西方願意犧牲經濟利益、為價值觀而戰嗎?

2022年4月23日

《新蘇黎世報》呼籲,西方國家必須在烏克蘭戰場向北京專制者發出一個明確的訊號:「西方願為價值觀而戰」。《焦點雜誌》刊評認為,當年蘇軍入侵阿富汗時,貪婪的西德就未曾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如果這種貪婪不能被制止,歐洲將陷入更加危險的對華依賴。

今年1月,蔡英文在高雄視察海軍艦艇
今年1月,蔡英文在高雄視察海軍艦艇 圖片來源: Taiwan Presidential Office/AP/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新蘇黎世報》以"俄烏戰爭走勢昭示著台灣的未來 - 它能夠抵抗中國"為題,刊發評論指出,俄軍在烏克蘭戰場遭遇不利,讓北京三思,也讓台灣提升了信心,不過,要想徹底抵擋住來自北京的威脅,台灣依然需要加強自身的實力和更多的外部援助。

"假如台灣人現在就此覺得高枕無憂,那就犯下了一個致命錯誤。烏克蘭戰爭表明,被侵略的國家必須先自救。要是烏克蘭人沒有在一開始盡全力抵抗俄羅斯侵略者,他們的國家現在已經不復存在。"

"對於台灣也是同樣道理。台灣必須盡一切努力來確保自主抵抗軍事入侵的能力。前些年,台灣的兵役期從兩年逐漸減低到4個月,這是一個錯誤。現在尋求重新延長兵役期的方向則是正確的。蔡英文總統還啟動了一些其他措施,比如加強後備役軍人的訓練向民眾發放國防手冊,讓他們瞭解什麼是戰爭,這也是很明智的做法。"

"此外,台灣還必須進一步加強軍力。總人口只有2300萬的台灣,必須主要依靠技術而非規模。台灣的國防預算只有中國的二十分之一,因此必須盡可能高效地運用手中的資源。比如,大型戰艦儘管令人印象深刻、能夠滿足將領和政要們的虛榮心,但是俄羅斯黑海艦隊旗艦'莫斯科號'的覆滅則表明,相對更低調的反艦導彈能夠發揮何等作用。所以,台灣必須依靠那些能夠用盡可能低的代價去盡可能大地提升中國靠近台灣島難度的武器。"

《新蘇黎世報》呼籲,西方國家必須在烏克蘭戰場向覬覦台灣的北京專制者發出一個明確的訊號:「西方願為價值觀而戰」。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

"還有一個問題也需要解答:在形勢嚴峻時,台灣能夠得到哪些外部援助?烏克蘭的戰例已經表明,沒有外援萬萬不行。台灣並未和任何國家訂有軍事同盟,和烏克蘭相似,台灣只能寄希望於志同道合的國家屆時能夠真的出手相幫。"

"根據1979年的《與台灣關係法》,美國規定了自己在台灣需要抵抗中共大陸時具有援助之義務。但是,這部法案並沒能明確軍事協防之義務。當年美國的這種戰略模糊主要是為了防止從中國逃亡台灣的蔣介石軍閥集團主動對中國大陸發起軍事挑釁。但是今天,這種危險已然不復存在。民主化之後的台灣,已經拋棄了反攻大陸的白日夢。"

"因此,不斷有美國政客 (尤其是保守派) 呼籲華盛頓向北京明確表示:在台灣遭到入侵時,美國將會協防。不過,要是美國真的向台灣允諾明確的安全保障,則又會毫無必要地挑釁北京,使得中國當局面臨更大的'不得不動手'之壓力。"

"有鑑於此,華盛頓最好還是通過行動而非言辭來表明支持台灣的立場,即:向台灣提供武器、在亞太地區加強存在感,並且在川普时代終結後的今天,顯現出美國依然是全球民主政體的可靠夥伴。"

"烏克蘭戰爭還給其他所有西方國家一個教訓:儘管領軍角色由美國扮演,其他所有盟國依然需要做出自己的貢獻。歐洲、澳洲、日本現在必須毫不模糊地站在民主台灣一邊,必須維護好和台灣的密切經貿與文化往來。在立陶宛等國因展現對台團結而遭中國懲罰時,西方國家必須要團結。更重要的是,西方國家在當前的俄烏戰爭中必須要幫助烏克蘭抵抗俄羅斯,這樣才能向莫斯科和北京的專制者發出清晰的訊號:西方願意為自己的價值觀而戰。"

《焦點雜誌》刊評認為,德國以利益為導向的外交政策,始於70年代頒諾貝爾和平獎的布蘭特總理,他開啟了主動接近蘇東陣營的進程;後來,當蘇軍入侵阿富汗時,貪婪的西德就未曾停止進口俄羅斯天然氣;如果這種貪婪不能被制止,歐洲將陷入更加危險的對華依賴。 圖片來源: Frank Sorge/imago images

慕尼黑出版的《焦點雜誌》刊登了由德國政治學教授Alexander Görlach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為了避免成為中國的僕從,我們必須從普丁的鬧劇中吸取教訓"為題指出,民主國家必須認識到過去幾十年和專制國家打交道時的錯誤,否則就會在對俄能源依賴後陷入更危險的對華經濟依賴。

"自由世界必須要盡快採取行動,吸取對俄政策的教訓,從而避免永遠地淪為中國的僕從。實際上,這應該是一個長期的目標。我們不能就此舉手投降地以為:'反正民主制也勝不過專制'。這種想法是極其危險的,因為它根本不正確。自布蘭特總理執政的60、70年代起,聯邦德國就在明知風險的情況下眼睜睜地看著自己陷入了對蘇聯或者俄羅斯地依賴,當時美國總統甘迺迪、雷根都對此發出過警告。蘇軍入侵阿富汗後,西德雖然也參與抵制了1980年的莫斯科奧運會,但是與此同時,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卻依然毫無阻礙地繼續輸往西德。這一幕是否似曾相識?"

"其實,民主國家也很擅長進行長期規劃。不過,要是做出了錯誤的決策,就難以挽回了。北京現在對歐洲、尤其是德國的戰略假設,完全基於對德國陷入對俄依賴性的觀察。"

"自從布蘭特總理以來,貪婪的德國經濟界就在發自肺腑地支持(依賴俄國的)能源政策。這種貪婪也會讓德國陷入對中國的依賴。這一計劃至今依然奏效,並非因為專制者本身有多聰明,而是因為我們的社會普遍不願從政治錯誤中吸取教訓。"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