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說好的放鬆管制呢?

文木(摘編)
2017年10月14日

即將召開的十九大依舊是德媒關注的話題。《南德意志報》指出,習近平上台後曾承諾減少政府干預和對外企的限制。但現實的發展卻恰恰相反。《明星周刊》則注意中國"新貴"花高價學西方禮儀的現象。

China Anleger Börse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

德語媒體:說好的放鬆管制呢?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audio element.

(德國之聲中文網)"150名研究員在電腦前工作,他們察看商業登記冊、給報紙歸類存檔、閱讀年度報告。所有這些工作的目的是列出一份名單。"《南德意志報》本周五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先引出了剛剛發布的胡潤百富榜的"誕生"過程:"那是在20年前,英國經濟審計師胡潤(Rupert Hoogewerf) 和兩個學生幫工在一家圖書館著手開始排列中國首份富豪榜單。最初上榜的僅有50人。之後他每年都公佈一份排行榜。這是衡量中國經濟的指標之一。"

文章接著介紹指出,今年的排行榜上,中國十億美金富豪人數增加到647位,是全球十億美金富豪人數最多的國家。中國首富是地產大亨許家印。不過這種情況能持續多久呢?文章寫道:"2012年習近平上台,第一年他就與李克強一道對中國進行深入廣泛的改革。2013年的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了關於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當時,宣傳機構稱讚這個成功具有歷史性的意義。"

作者Christoph Giesen接著寫道:"其他國家也對此抱有希望。公告的內容讓人印象深刻:習和李承諾減少政府干預,削弱國企權力,重組銀行體系,放鬆對外國公司的限制。但是事情卻向著相反的方向發展。國家和共產黨的干預大於從前。"

德國智庫MERICS中國問題專家海爾曼(Sebastian Heilmann)分析指出:"轉折點發生在2015年。"這一年,上海和深圳兩市股市交易的股市指數出現暴跌。數百萬名中國人損失慘重。事實上,他們之所以成為投資者,與政府的鼓勵不無關係,正是中共為股市"做媒",稱買股票就是經歷"中國夢"。當一些分析師提出泡沫要破碎的警告時,黨媒《人民日報》說收益季剛剛開啟。這是一個昂貴的估測。海爾曼說:"混亂的股市是當局的噩夢。不能再出現這種失控的局面。"北京從此之後收緊韁繩,經濟民族主義是新目標。

中國股市再跌 股民喊「痛」

01:2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大概三個星期前,中國官媒新華社發布了中國當局的一份聲明,這是一份愛國主義的規定:"公司的最高職責是愛祖國。只有接受黨在企業增大話語權的民營公司,才可能在未來擁有良好的市場環境。過去的幾個月裡,一批私企建立了黨委,其中包括百度這樣的商業巨頭,也有剛剛成立不久的初創公司。許多外國在華企業也被要求建立黨組織,尤其是與中國公司合資的企業。"

中國的大公司正在採取預防措施:"幾個星期前,騰訊、阿里巴巴、滴滴宣佈投資中國聯通。另一方面,北京正在試驗實行所謂的'特別管理股'。國家購買私營企業1%或者2%的股份,取得監事會的席位。" 目的是獲取影響力,為此可以不惜任何代價。

花高價學西方禮儀

德國《明星周刊》(Stern)則注意到了有"禮儀皇後"之稱的June Dally-Watkins 在中國教西方禮儀課。該媒體本周五發表的文章寫道:"在她的家鄉澳洲,June Dally-Watkins 是一位名人,她現在也在中國教西方禮儀。"接受採訪時,這名年將90歲的禮儀老師表示:"我覺得,對中國人來說,用刀叉或者喝湯,與他們拿著筷子吃飯是完全不同的。我還教學生們怎樣保持良好的儀態。吃東西的時候身體不能向前傾去接食物。"

June Dally-Watkins 在中國教了許多年的課。她總結說道:"過去幾年我看到中國人缺乏禮儀的情況。電梯來了,他們不等人出電梯就一湧而入。吃相也不好。但是情況慢慢出現了好的轉變,我看到他們在學習,也願意去學:不僅是那些到外國出差的人,那些在這裡的人也一樣,其中一些人還從來沒有離開過中國。不過他們想盡可能做到最好。我想,這正是中國現在想要成為的樣子。"

她的禮儀課程價格不菲,每人的學費超過5000歐元,多天課程的舉行地點是一家奢華的飯店。有一名16歲的學生與母親一起來參加課程,他說:"我想像我們的老師一樣幫助人們,展現出得體的禮儀。中國還在發展,成為一個真正的強大國家,不僅要擁有一個強大的政府和軍隊,也需要民眾有著強大的內心和性格。"

這種禮儀課針對中層階級的中國人,在中國極受歡迎,目前已經在北京和上海等地開設了課程。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