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誰害怕華為?

苗子(摘編)
2019年1月18日

《法蘭克福匯報》聚焦德國政府審查是否應將華為排除在5G建設之外。《商報》關注中國經濟形勢不容樂觀之際,德國企業的"中國困境"。

Logo von Huawei
將華為排除在外?德國政府還未作出決定圖片來源: Reuters/H. Hanschke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題為"誰害怕華為?(Wer hat Angst vor Huawei?)"的文章寫道:

"風險是2017年北京制定的安全法,其中規定,中國組織和公民應依法與國家情報部門合作。在建設新的5G網路基礎設施時,這一點可能特別敏感。5G用於巨量數據的傳導,如自動駕駛或機器互聯所需要的--這兩個領域都要求高度的安全和防範間諜活動。"

文章寫道:"聯邦政府還沒有作出決定。本周初,在回答綠黨政治家德羅格(Katharina Dröge)的質詢時,聯邦內政部表示,5G網路的安全非常重要。'聯邦政府內部就是否採取具體措施尚未達成共識。'11月底,內政部曾指出,在必要情況下,電信法規中對安全的要求或將針對5G的新情況及其潛在的風險進行調整。"

與此同時,"德國工業屆則警告,不應將華為從移動新標準5G的建設中排除在外。周四,德國工業聯合會(BDI)主席肯姆普夫(Dieter Kempf)表示:'在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就假定一個製造商會帶來危險,這是完全錯誤的。'他說,不應在猜測的基礎上將任何競爭者排除在外。肯姆普夫說,沒有人提出證據證明,使用華為技術會損害德國的安全利益。他說,而且誰能替代華為,也是個問題。'我們沒有同一級別和品質的德國廠商。'事實上,迄今為止,德國大型網路營運商都使用了華為的產品。業界專家稱,即便將華為排除在外,也於事無補,因為華為的競爭對手的產品也基本上都是在中國製造的。"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中國困境"

《商報》題為"遠東的風暴"(Sturmtief in Fernost)的文章寫道:

"平均下來,德國300多萬家企業在中國的營業額佔其業績的約7%。重要的大型康采恩對中國市場的依賴程度要大得多。寶馬、戴姆勒和大眾以及半導體制造商英飛凌、特種化工康采恩科斯創(Covestro)營業額的五分之一來自中國。對他們而言,中國是最大的銷售和單一市場,甚至排在德國本土市場前面。"

文章寫道:"即將就任基爾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的費伯麥爾(Gabriel Felbermayr)說,這當然是一個塊狀風險,但可能難以避免,因為不在中國開展業務的風險更大。"

"30家達克斯企業在中國共有近700家子公司。根據商報的估算,上一商業年度,其營業額的15%來自中國。這相當於約2000億歐元,是前所未有的。"

文章寫道:"三年前,中國還僅是德國排名第五的出口目的國,去年已升至第三位,僅次於美國和法國。差距不斷縮小。2018年,德國對中國的出口上升近10%,對美國僅上升2.2%,對法國略有下滑。"

摘譯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