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讓德國經濟界分裂的中國

文木(摘編)2016年2月19日

在數千人舉行集會,要求歐盟不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的同時,也有德企支持歐盟作出這個決定,這是周五德國《經濟周刊》關注的焦點。而《南德意志報》則注意到大型飛機製造公司訂單銳減的現象,指出,這些公司擔心繁華正走向盡頭。

Belgien Proteste der Stahlarbeiter in Brüssel
圖片來源: Reuters/F. Lenoir

(德國之聲中文網)"大約5000名來自19個國家的民眾本周一在布魯塞爾的歐委會總部大樓前舉行示威遊行,人們肩並肩地前行,隊伍中既有穿著工服的工人,也有穿著西裝的老闆。" 德國《經濟周刊》(Wirtschaftswoche)周五(2月19日)發表的一篇文章開頭這樣寫道。

文章接著詳細地描述了這場遊行:來自太陽能、鋁業等約30個行業的公司參加了這次遊行。他們指責中國產商以低於生產成本的價格在歐洲市場傾銷產品,要求歐盟不要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作者寫道:"到今年年末,歐盟將做出決定,是否應給予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中國堅信他們能夠得到獲得這個地位。這個決定將給許多歐洲公司和工作崗位帶來影響。中國是繼美國之後歐洲第二大貿易夥伴。歐洲向中國出口產品的三分之二都來自德國。"

作者Silke Wettach指出,超過70個國家都已經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其中包括瑞士。對中國來說,擁有市場經濟地位的好處是,在反傾銷訴訟中,如果調查是否中國企業在外國市場將產品以低於成本價格銷售的時候,自動用第三國產品價格作為對比標準的規定將失效。"化學企業瓦克公司(Wacker)總裁兼首席執行官施陶迪格(Rudolf Staudigl)評價道,從目前的一些做法來看,處理傾銷案件時,因為在比較價格的時候用"替代國"產品價格,有時會針對中國做出並不正確的反傾銷裁決,因此應該取消替代國這一規定。

鋼鐵業擔心受到中國傾銷產品的衝擊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landov/F. Jiwen

標題為 "中國分裂德國經濟界"(China spaltet die deutsche Wirtschaft)的文章表示,在布魯塞爾參加集會的工業代表認為,如果歐盟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洲將丟失350萬個工作崗位。施陶迪格的觀點相反,他認為歐盟應該承認中國市場經濟的地位。根據以往的經驗,如果歐盟拒絕作出這個決定,可能會讓(中方)將不滿發洩到歐洲企業身上。

文章指出,歐盟委員會目前正在衡量利弊,4月中旬之前會向企業尋求評估:"負責相關事務的貿易專員馬爾姆斯特倫(Cecilia Malmström)設想了多種方案。一種選擇是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同時改革制定反傾銷稅的方法。"

文章最後指出,德國政府還沒有公開對此事發表看法:"德國总理梅克爾去年10月與李克強見面時曾表示,她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不過德國經濟部长嘉布瑞爾卻持有懷疑態度。雖然沒有明確提到中國,他在一封信中與其他六國部長向歐委會發出保護鋼鐵業的呼籲。鋼鐵行業只能寄希望如此。"

繁華已過?

《南德意志報》本周五發表的一篇文章關注到波音與中國簽署了12架波音737購買意向的消息。文章首先引述波音商用飛機部門首席執行長康納(Ray Conner)表示,"這是波音在中國的一個大日子",作者指出,人們應該體諒康納為了禮貌說出這番話的苦心:"華麗的詞藻也難以給少得可憐的訂單量披上美麗的外衣。這(數字)與波音和空中巴士昔日熟悉的訂單數量不可同日而語。"

作者Jens Flottau指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新加坡航展是亞洲最重要的航空展會,今年的展會並不景氣:"中國民營航空公司--奧凱航空有限公司(Okay Airways Company Ltd.)的訂單是波音在展會上宣佈簽署的第一筆訂單。空中巴士隨後而至,菲律賓航空訂購了6家遠程A350 飛機。飛機製造商ATR也與客戶簽署了訂單。不過,可以肯定地是:現在的生意要比之前冷清。"

文章接著寫道,現在航空業對此主要有兩種看法:"尤其是波音和空中巴士認為,訂單減少的原因在於訂單積壓嚴重,他們手中的定單已經相當於8年的產能。另外一個派別則擔憂的關注著中國以及東南亞經濟的放緩,他們提出疑問,一旦爆發大型危機,當前的訂單還能剩下多少。"

題目為"目前不景氣"(Im Moment läuft wenig)的文章指出,亞洲地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空中巴士的未來:"比如空中巴士A320neo系列,有近三分之一的訂單來自亞洲。這個數字還不包括那些將飛機提供給亞洲航空公司的租賃公司的訂單。印度的Indigo、馬來西亞的Air Asia以及印尼的Lion Air這三家廉價航空公司加在一起共向空中巴士訂購了超過900架飛機。如果其中一家公司有問題,那麼數百架空中巴士飛機都要受到牽連。"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