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重塑香港的城市精神

文山 摘編
2019年9月25日

《新蘇黎世報》認為,年輕一代香港人已經不再將物質富足視為幸福的唯一標準,這才是精神層面上的真正革命。《南德意志報》則指出,無法預裝谷歌應用程式的華為手機,將遏制這家中國電信設備巨頭的全球拓張步伐。

China | Hongkong | Proteste und Gewalt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P Photo/V. Yu

(德國之聲中文網) 瑞士《新蘇黎世報》刊登了一篇由德國哲學家、漢學家Ole Döring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以"佩戴面罩的希望"為題,指出佩戴全副裝備的年輕香港示威者,正在重塑這座城市的精神。

"如果他們不佩戴面罩的話,社會就不會重視他們。他們就是古典悲劇中的合唱,只有當他們不再全面沉默,而是斷斷續續地發出命運的呼號時,才能產生最強烈的效果。香港事件,關乎的並不是抽象的體制問題,而是非常具體的尊嚴與信任。領導層的傲慢,不禁讓人想起了路易十六的王後瑪麗:她在飢荒之年聽大臣報告說,民眾沒有麵包,正在挨餓,結果她卻回應說'他們應該去吃甜點'。後來,瑪麗王後被送上了斷頭台。在香港街頭的戲碼也相似:特首林鄭月娥表示,她不清楚這些年輕人究竟想要什麼,因為'他們已經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了'。事實上,這些年輕人除了未來也真的沒有什麼可失去的。他們對特區政府的能力、對特區政府維護香港最嚴與公正的意願失去了信心。"

"和他們的父輩、祖輩不同,這些年輕人最重視的不是工作和富足,而是美好的生活。以前,美好生活通常被認為就是享樂、就是消費。而現在,美好生活也包含了許多道德含義。對於哪些習慣了犧牲個人自由換取經濟改善的老一輩香港人而言,年輕示威者恰恰在毀掉自己的未來。但對於年輕人來說,富足只是通往幸福的手段之一;而如果沒有幸福,再多的財富也沒有意義。近年來,一種全新的世界觀越發成型。風靡全球的'星期五氣候罷課'運動,其內核的精神同樣也紮根在香港。"

"幾個月來,香港正在經歷首場政治上的可持續青年運動。支持社會改革、政治改革訴求的,是跨越年齡的大部分民眾。如果這場危機只是被解讀為'反華運動',那麼這一切都會受到威脅。中國過去、現在、將來都一直是房間裡的大象,雖然異常顯眼,大家卻對它視而不見,而香港則希望自己能夠更受重視。香港希望自己不再是一個副手,而是能夠獲得自主發展的政治生態空間。跨越階層、跨越界限的團結,給了我們以希望的理由。"

華為Mate30手機9月19日在慕尼黑對外發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 Hoppe

慕尼黑出版的《南德意志報》則以"核心問題"為題,刊文指出,由於川普的政策,華為最新推出的Mate30手機不得不放棄重要的谷歌應用程式;這部預計今年內在歐洲上市的手機,有可能昭示著華為全球拓張步伐的放緩。

"儘管華為方面表示,新手機包含了許多創新,但是歐洲用戶是否對這樣一部手機感興趣?這依然存疑。最新的安卓應用程式尽管也能在華為版安卓上安卓,但是這將比用戶所習慣的要複雜得多。華為自己的應用商店還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吸引到足夠的應用開發者,而且在今後很長一段時間內,它都無法和谷歌應用商店相提並論。"

"就在9月初,華為消費者業務總裁余承東在柏林的展會上承認,用戶很可能會懶得去手動安裝(原本預裝的)相關應用程式。美國的禁令,可能很快就會影響華為的全球銷量。過去幾年,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持續上升,今年第一季度還擊敗了蘋果,成為了銷量第二大的手機廠商。但是,中期而言,如果華為在歐洲因為缺乏預裝谷歌應用而喪失新用戶,它就無法持續這一發展態勢。"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