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鐵娘子」馮德萊恩的勝利

2024年10月5日

隨著歐盟表決對華電動車關稅的通過,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一年前啟動的對華反補貼調查行動宣告勝利。《新蘇黎世報》評論指出,這也是肖爾茨的失敗,顯示歐洲內部的權力結構已發生變化。《法蘭克福匯報》則認為貿易保護主義是軟弱的表現,無益於促進歐洲電動車產業創新。

馮德萊恩在斯特拉斯堡介紹新一屆歐委會
馮德萊恩新任期開始不久就收獲一大勝利圖片來源: Philipp von Ditfurth/dp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盟各成員國已經在10月4日上午的投票中支持對中國產電動汽車加徵關稅,德國雖然投了反對票但卻「無力回天」。《新蘇黎世報》發表評論指出,中國一向對歐洲慣用的「分而治之」策略已不再奏效,歐盟「已經確定了自己面對北京的立場」。 

「這是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的一場勝利,也是歐盟彰顯其行動能力的勝利。對於德國總理肖爾茨和他的『重商主義』對華政策來說,這是一次失敗。」作者 Andreas Ernst認為,歐盟做出的這一決定對其貿易政策來說至關重要。

「它是歐盟面對來自遠東的對手和制度競爭者展現出的更強自信心和更強獨立性:歐盟終於願意動用其市場的力量了。也許那個歐洲人面對中國的威脅或早或晚都會屈服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了。」

柏林在歐盟內部不再「一手遮天」

文章接著分析指出,這次歐盟各國逆柏林之心願通過這項決定,也說明歐洲內部的權力結構已經發生變化。在梅克爾時代,人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歐盟的對華政策就是在柏林制定的——德國政府出面和北京磋商,然後制定對華政策指導方針,並拿到布魯塞爾去執行。2020年那份夭折了的歐中投資協定就是這種模式的「最後一舞」。

「今非昔比,如今在柏林執政的是一個內部爭吵不斷的執政聯盟。德國經濟面臨蕭條。肖爾茨除了接受布魯塞爾的動議,吞下這口苦果之外,別無選擇。」 然而德國政界和汽車業也不是沒有努力過,只是無法阻擋歐盟其它國家的力量。

肖爾茨無力扭轉歐盟其它國家的態度圖片來源: Chris Emil Janßen/Pool/Getty Images

作者認為,這次歐盟表決的通過使得鐵娘子馮德萊恩的聲望繼續提高。「她採用了和之前動員歐盟支持烏克蘭時同樣的配方:先是小範圍內提出一個倡議,接著出其不意地給出一個新的政策方向,之後才在各成員國當中尋求獲得廣泛支持。……也就是一年前,她才出人意料地宣佈了對中國電動汽車展開反補貼調查,而現在她已經可以放開手去徵收關稅了。」

德語媒體:關稅表決通過並非一錘定音

文章最後總結道,誰也不喜歡打貿易戰——「所幸中國也不例外,中國的汽車工業並不想失去歐洲市場。布魯塞爾和北京之間的談判還在繼續,但是歐盟的立場已經有了堅強的後盾。」

貿易保護主義是軟弱的表現

《法蘭克福匯報》則評論認為,加徵關稅從來都是弱勢的表現,而這次歐盟不顧德國反對通過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懲罰關稅的做法,再次印證了這一點。這篇題為《貿易保護主義只會削弱自身》的評論文章寫道:「成功且具有競爭力的經濟領域根本不需要關稅,因為後者只會削弱競爭、造成價格上漲。即使廉價的中國電動車進入歐洲市場的道路變得艱難,歐洲消費者也不會理所當然地去購買那些性價比不高的歐洲產電動車。」
 

然而當來自中國的競爭壓力減少,歐洲車企加快開發更優質電動車的動力就更少了。作者Gerald Braunberger指出,歐盟一方面要將廉價電動車趕出歐洲市場,另一方面卻還要求汽車交通電動化,這是自相矛盾的做法。

「事實上,歐盟在意的並不是電動汽車,而是國際權力政治。在開放市場方面,歐洲過去一直比美國和中國走得更遠。在過去被視為促進發展福祉的政策,在當下這個限制經濟全球化和權力地緣政治主導的時代,被很多國家政府視為政治天真的表現。」

文章最後總結道:「那些面對民粹主義帶來的內政挑戰無法尋找到答案的政治家,只會在國際舞台上尋求補償。過去,貿易保護主義者總是因為『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而遭到恥笑,如今參與貿易保護主義者的競賽卻成為實力的象徵。在這樣一個大家都在爭相蠶食經濟繁榮的混亂時代,德國政府更應該堅定不移地高舉自由貿易的旗幟。」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歐中關係

歐盟對華電動車關稅會不會適得其反?

02:5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