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防疫損害中國經濟 脫鉤傷害西方經濟

2022年7月7日

《焦點雜誌》認為,從經濟角度而言,中國的防疫策略是不可持續的,但是習近平的權力卻依然穩固。《商報》則分析稱,以美國為首的西方正在尋求與中國經濟脫鉤,但是這種做法會嚴重損害西方自身利益。

China - COVID-Einschränkungen in Peking
圖片來源: Alessandro Diviggiano/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慕尼黑出版的《焦點雜誌》以"新一輪疫情和封城:習近平的防疫策略正在摧毀中國經濟體系"為題,刊發了由政治學教授Alexander Görlach撰寫的客席評論。作者認為,受到動搖的中國經濟不會危及習近平的權位。

"對於習近平而言,這一切都不是好消息:青年失業率攀升到了前所未有的18.4%,世界銀行將中國經濟增長預測值下調到4.4%。在今年秋天的黨代會上,習近平想要成為不受限制的統治者。在經歷了毛澤東的動蕩年代後,中國領導人只可以連任一次,也就是最多掌權十年。習近平則想改變這一現狀,從而以極權的方式領導這個國家。他因此會繼續以防疫需要為理由。"

"可是,最近的幾輪封城都顯示,清零策略是難以持續的,會造成嚴重的經濟社會後果,嚴重損害民眾利益。但是,大家也都不指望中共黨代會期間會發生宮廷政變,儘管越發不滿的網民正在將中國稱為'西北韓'。"

"不過,在總理等其他職位上出現一個並不十分親近習近平的人,卻是有可能的。這將能夠向民眾以及全世界發出一個訊號:中國並非一切都圍繞著習近平轉。"

美國三藩市附近的奧克蘭港堆積了大量來自中國的貨物圖片來源: Justin Sullivan/Getty Images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以"西方制裁俄羅斯 傷害的主要是自己"為題,刊發了由政治學者Josef Braml撰寫的客席評論。文章指出,自從美中貿易戰爆發、尤其在俄烏戰爭爆發之後,西方國家都在高調宣揚要把產業鏈轉移到價值觀相近的國家。作者警告說,這種強調意識形態、輕視經濟效率的逆全球化傾向,將給歐洲經濟帶來嚴重損失。

"脫鉤會造成怎樣的短期以及中期後果?新冠疫情危機已經向我們呈現了答案。在疫情早期,中國出口行業急缺貨櫃,這導致了西方國家很快就遭遇了重要原材料以及日用品的短缺。後來,經濟慢慢地復甦,受到擾亂的供應鏈又釀成了嚴重的供貨不足,這又將通膨率推高到史無前例的水準。"

"要是西方各國現在按照華盛頓的心願進一步和中國脫鉤,通膨率還會進一步走高。這無異於玩火,不符合歐洲的利益。即便在面對俄羅斯時,推動制裁的西方各國之間現在也出現了裂痕:把經濟當作武器,永遠都是雙刃劍。"

"本就漏洞百出的俄羅斯石油禁運令,在全球油價暴漲的背景下,非但沒能打擊俄羅斯財政收入,反而讓其收入比戰爭前更高。與此同時,西方國家的經濟繁榮,卻受到了制裁措施的威脅。"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