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德語媒體:難以拒絕的誘惑

文木 (摘編)2016年3月28日

《法蘭克福匯報》的一篇文章關注中國經濟,認為北京正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而中國足球俱樂部開出天價邀請足球明星加盟的消息是《世界報》的焦點之一。

Bildergalerie Fußball Iran vs. Schweden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J. Nackstrand

(德國之聲中文網)《世界報》關注到了有中國足球俱樂部開出7500萬歐元的天價年薪邀請足球明星伊布拉希莫維奇(Zlatan Ibrahimovic)加盟的新聞,文章指出,雖然義大利《共和報》(La Repubblica)曝光的這個消息還沒有得到官方證實,但是它已引起了各方熱烈的討論。

因為每一次轉會費都是高價,所以伊布拉希莫維奇也有著足壇"打工皇帝"之稱,許多中國球迷都喜歡叫他"伊布"。作者接著指出,這筆轉會交易的成功將會震驚足球界:"中超聯賽今年的冬季轉會投入首次超過英超,給足球世界書寫下一個大大的驚嘆號。" 人們也相信,伊布拉希莫維奇會願意接受這樣的邀請:"創紀錄的高價向來是他的經紀人拉伊奧拉(Mino Raiola)難以抗拒的誘惑。伊布拉希莫維奇本人最近接受採訪時談到未來時說的話耐人尋味:'請耐心等待,會有一個大事發生。'"

題為"一個讓伊布拉希莫維奇難以拒絕的邀請?"(Ein Angebot, das Ibrahimovic nicht ablehnen kann? )的文章接著指出中國近年來砸天價請外援的背景:"人們知道的事實是,中國領導人想要打造一個無與倫比的足球帝國。近三年來中國足球俱樂部的投資急劇上升,甚至一些中國二線俱樂部撒起來錢也比某些歐洲頂級俱樂部更為豪氣。球星熱爾維尼奧(Gervinho)近日接受法國體育性報紙《隊報》(L'Equipe)採訪時透露了球星們在中國的真實收入。這名28歲的球星現在為河北華夏幸福足球俱樂部效力。1000萬歐元的年薪之外,他還拿到高得離譜的進球獎金(15萬歐元一球)和比賽獎金(每場6萬歐元)。這些數字都是淨收入。熱爾維尼奧說,對許多人來說是巨額收入--對我來說也一樣。"

拜仁結束中國行 新賽季拼了!

01:4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作者Christoph Cöln接著寫道:"這樣做是有目的的。因為習近平在發展足球方面雄心勃勃。北京政府已經提出了在全國各地擴展足球學校的三年計劃,贏得世界盃也是中國的一個清楚明確的目標,這個願望最好在2026年就能實現。而積極發展體育與一個更大的計劃"中國夢"息息相關。為了圓夢,必須得調控增長,小心謹慎地進行改革。這是一個危險的平衡動作。各地上百萬丟了飯碗的工人走上街頭表達不滿。對當局的不滿日益增多。"

作者採訪了墨卡托中國研究中心(Merics)的中國問題專家梁思蒙(Simon Lang),他說,足球是習近平的一個新的民族主義工具:"習近平支持足球是一種十分聰明的做法,因為中國人十分鍾愛這項運動。他們把足球看作是一個國家強大的標誌。"

文章最後寫道:"伊布拉希莫維奇可能是這種民族主義的廣告牌。7500萬歐元當作精神損失費,這實在是綽綽有餘了。"

"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

《法蘭克福匯報》一篇評論把關注的目光投向中國經濟:"經過了快速的增長,中國現在面臨著'中等收入陷阱'的威脅。這個世界銀行的經濟學家們提出來的概念指的是一個國家在最初的急速發展過後突然增長動力不足。失去動力的原因大概是廉價勞動力和增長模式已經達到極限。想要避免掉入陷阱、刺激經濟,創新技術和更高的生產率都是必要的。"

作者Thomas Mayer接著寫道,中國領導人希望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擴大內需:"中國政府當然清楚結構的變化也意味著增長的放緩。人們將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長調到大約7%。然而市場的反應超出了人們的預料,股市大幅下跌,經濟增長也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習近平在經濟和政治方面採取了雙重戰略。一方面放緩了轉型的速度,另外一方面他加強了管控。一些有權勢的黨內人士和商業巨頭在反腐運動中下馬,人權人士也遭到打壓。"題目為"中國必須改變"(China muss sich verändern)的文章指出,中國距離跨過"中等收入陷阱"的目標並沒有更近:"必要的是,中國政府得接受與經濟結構轉型相伴而行的'創造性破壞' 。北京政權需要第二個支柱,只有尊重法治,增大公民參與才行。為了能讓一切照舊,雖然不必徹底,但是要做些改變才行。但是似乎習近平對此心存懼意。"

靠創業公司拉動經濟增長?

02:47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文章最後寫道:"如果公民的權利得不到保障、國家的行為不能得到有效的制約,結構轉型怎樣繼續?怎樣促進創新,促進生產率增長?習近平不進行糾正的話,社會矛盾將不可避免。那麼,不僅中國的經濟會因此受到影響,全球的經濟也會跟著遭殃。"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