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媒體:顫抖的中國金融業
2017年5月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的金融行業在西方世界聲譽不佳。《新蘇黎世報》(NZZ)記者Matthias Müller甚至稱之為"最為腐敗的行業之一"。該報周二發表了這名駐京記者的署名評論文章"中國的金融界震蕩"(Chinas Finanzwelt zittert),而不久前中國保監會主席項俊波落馬的消息是他關注的重點。不久前,中紀委官網發布消息,保監會主席項俊波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審查。其他的細節情況外界不得而知。
作者分析道:"在中國,人們如今在猜測,下一個落馬的又會是誰。《人民日報》一篇評論更是火上澆油,暗示好戲還在後頭。就在項俊波涉嫌違紀被查消息公佈的當天,中國政府網公佈了總理李克強之前在國務院會議上的講話內容,他警告對個別監管人員和公司高管監守自盜、與金融大鱷內外勾結等非法行為,必須依法嚴厲懲處、以儆傚尤。"
然而金融界的反腐談何容易!《新蘇黎世報》記者接著寫道:"在中國以國家為主導的金融系統供職--包括銀行、證券交易所和保險公司--收入水準是明顯高於所有行業平均水準的。這就使得很多人不惜花費重金,千方百計找關係、靠人脈,以求從中分一杯羹。而在中國的股票市場,內幕交易早已不是什麼稀罕事。"
"然而對於北京的掌權者來說,腐敗並非是他們唯一的眼中釘。去年年底的一次高層會議就已經宣佈,控制金融領域的風險是2017年工作的重中之重。最近黨中央又有新的口徑補充:金融安全關係到國計民生。"文章提到了不久前偶然東窗事發的民生銀行一家支行的理財產品詐騙案,並指出這一案件折射出的中國金融行業現實:"所以在中國很多人認為,民生銀行事件可能只是冰山一角。由於中產階層的財富日益增長,加上銀行存款利率低,所以在過去幾年裡越來越多的理財產品湧入市場。而在這些金融產品的供應商中,不乏害群之馬。"
股市有風險 入市要看準
德國專業財經媒體"經理人雜誌"(manager-magazin.de)周二也關注了中國的金融市場。該網站請來斯圖加特的金融經理人Georg Thilenius撰寫客座評論,向西方投資者分析了中國金融市場的現狀。與《新蘇黎世報》記者不同,這位職業經理人對中國市場仍然頗為看好,甚至還作出了股票推薦。
"也許很多人不相信中國官方統計數據,但是從現有的一些具體行業數據來看,流傳甚廣的所謂中國經濟增長會大大減速的傳言也終究只能是傳言,並沒有事實基礎",作者甚至對中國經濟增長抱有樂觀心態,認為增速還有可能會繼續提高。那麼問題來了:一個國民經濟體怎麼可能維持這麼多年的強勁增長呢?
--答案就在於國家的現代化建設。"中國居民的勞動力逐漸緩慢地從農業轉移到工業或服務業。如果一個農民離開農村進城務工的話,那麼他對於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貢獻價值就能一下子翻五倍。"這個數字聽起來的確很驚人,不過作者認為,這就是中國經濟持續增長的奧妙所在:"去年中國有1700萬人從農村進城務工。在過去幾十年裡,這個人數一直居高,在每年1200萬到2200萬之間擺動。由於目前仍然有將近6億人生活在農村地區,主要從事農業勞動,所以農業人口進入城市工業和服務業這一發展趨勢給經濟增長帶來的推動力仍然有很大施展空間。"
所以,作者給西方投資者提出的建議是:"如果誰希望參與中國的經濟增長,並且願意耐心等待一些暫時的動蕩期過去,那麼我們認為與那些工業證券或者水泥、煤炭和鋼鐵行業的股票相比,投資一些貼近消費者、不受周期性傾向的潛力股更為合理。"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