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媒體

德語媒體:香港、中國、西方都是輸家

文山 摘編
2020年5月26日

面對北京擬強推港版《國安法》的計劃,《法蘭克福匯報》指出,習近平似乎忘了鄧小平曾經說過「要允許香港人罵共產黨」。《商報》認為,中國此舉非但將葬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還將徹底喪失公信力。《曼海姆晨報》則警告,西方如果袖手旁觀,也會喪失公信力。

Archivbild: Hong Kong - Rally für "Artikel 104" 2016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Y. Kwan

(德國之聲中文網)《法蘭克福匯報》以"一國一制"為題,刊發駐京記者評論指出,北京現在試圖繞開香港立法會直接進行國安立法,說明習近平正在背離鄧小平確立的"港人治港"原則。

"中國此舉似乎有點出人意料。一方面,這一舉措會讓中國付出巨大代價。另一方面,新冠疫情期間,抗議運動似乎也失去了對香港人的吸引力:大規模集會無法舉行,許多市民正因疫情造成的經濟危機而頭疼,積極分子很有可能無法像去年那樣動員同樣數量的民眾上街。"

"因此,北京本可以坐等抗議運動自然消逝。然而,他們卻用國安立法議題,重新點燃了港人的抗爭精神。顯然,習近平認為,現在的時機十分有利。也許他以為,歐洲以及美國正在新冠危機中自顧不暇,因此對香港的關注很快就會消失;也許他希望,此舉能夠轉移中國內地民眾的注意力,後者正受到疫情所造成的社會影響之衝擊,這種情況會削弱中共的執政根基。"

"中國年輕人正在嚴重蕭條的就業市場上擠破頭。但是,'美國正在通過滲透香港來顛覆中國'這種民族主義論調,他們卻非常容易接受。因此,北京計劃出台港版《國安法》,很有可能預示著今後中國的外交政策:比現在更少地顧忌國際批評以及制裁壓力。目前,中美之間的衝突已經嚴重激化,以至於北京認為,國際環境對中國充滿敵意已經成為了事實,因此只能強硬回擊。"

"中國此舉將冒著削弱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內地出口貿易自由港地位之風險。儘管政府聲稱,立法不會損害國際投資者利益,但是同時,北京卻在埋葬香港的司法獨立,這對投資者的信心有著至關重要的意義。"

文章還注意到,鄧小平當年提出"一國兩制"時,曾經強調過"港人治港"的前提是"必須由以愛國者為主體的港人來治理香港",也認為要防止香港變成一個在民主的幌子下反對大陸的基地;但是鄧小平同時也說過"一九九七年後香港有人罵中國共產黨,罵中國,我們還是允許他罵……我們不怕他們罵,共產黨是罵不倒的"。作者認為,習近平的觀點完全不同於鄧小平。

"他認為,愛國就是愛黨。習近平的民族主義'中國偉大復興',容不下多種身份認同。因此,新的國安立法,不僅僅是要給最激烈的批評者判刑、收緊言論自由空間,還要在香港的中小學加強'愛國主義'教育。誰要是不願接受,就只剩移民出國一條路。許多港人將會這麼做,中國對此也並不反對。"

圖片來源: Imago/Westend61

杜塞道夫出版的德國《商報》則以"中國對香港的致命一擊"為題,刊發該報駐華記者撰寫的評論指出,北京此舉非但將終結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還將向國際社會發出一個嚴重的警訊。

"由於中國內地對資本流通有著十分嚴格的管控,因此大量跨國直接投資都是通過香港完成,許多中資企業也都是在香港證交所上市。現在,眾多跨國企業、銀行都得好好想想,究竟是否還要留在香港,因為他們的命脈有可能被切斷。"

"此外,中國的計劃還激起了國際社會的強烈反應,尤其是美國總統川普。他已經表示,要做出'強硬'回應。目前的美中關係本來就已經因為新冠病毒而極其緊張。要是矛盾進一步升級,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以及下一輪談判都會受到威脅。"

"還有一個超越了當前時政的問題:國際社會今後是否還能相信中國。歐盟與中國現在正就雙邊投資協議進行談判。雙方都對該協議有著很大的興趣。但是,隨著北京打破了曾經承諾的'一國兩制',中國政府向外界展示,它並不恪守承諾。這是一個致命的警訊。"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曼海姆晨報》也以"越界"為題,刊評指出,全國人大的港版《國安法》立法計劃徹底葬送了中共政權在國際社會中的可信度,歐美國家如果坐視這一切發生,則也會喪失自己的公信力。

"中國是一個專制獨裁國家,西方往往忘記這一點。這是因為,過去多年間,與中國的生意做得很不錯,德國政客訪華時例行公事般地提一下人權問題,似乎已經足夠。現在,北京要求在國際舞台上獲得越來越多的話語權,他們收購西方企業,在聯合國等國際組織中佔據高位。西方人讓中國這麼做,是因為我們希望這個國家有朝一日能夠自然而然地民主化。"

"但是,這是一個謬誤。眼下在香港發生的事情堪稱醜聞:一個專制政權佔據了一座自由城市。中國有可能要為此付出高昂的代價,因為一旦香港失去了自由,中國就失去了一個獨一無二的國際金融貿易中心。但是,如果歐美民主國家對此無動於衷,則會付出更大的代價:歐美民主國家將因此失去公信力。"

摘編自其他媒體的內容,不代表德國之聲的立場或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