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快馬加鞭的德國教改方案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1月17日

在對巴伐利亞州的經濟調查中,德國教育學家們得到啟示,主張加快教育系統的運轉速度。為了盡快培養出社會棟梁,孩子們四歲就得進學堂;周六也不能四處閒逛;假期再也沒有那樣長…

未來的主人翁,小小的肩膀大大的頭圖片來源: AP

教育改革的倡導者是柏林自由大學的現任校長、素有「速成教授」之稱的迪特-藍澄先生(Dieter.Lenzen)。他大器早成,28歲便獲大學講師資格認證,在此後20年的時間裡,他也一直扶搖直上、平步青雲,無愧於快速高效的標兵稱號。此番由他提出教育改革的初稿,也不失為一種楷模典範的言傳身教。

藍澄和其他的學者們在對巴伐利亞州的經濟做了一番考察後,提出「教育創新」的主張。如果專家們真得要拿學校開刀,學生們的日子會很難熬。不光四歲就得入校,周六也要上課聽講,節假日還會明顯變少。

早在今年五月份,藍澄就建議在全德國範圍內,重新引進「每周六天」的教學機制。因為在藍澄看來,從周五午間到周一早晨的間隔時間過長,一個漫長的周末,學生們把功課內容「都玩忘了」。

假期長短是另一個討論對象。作為一名教育專家,藍澄在接受德國「時代」周刊採訪時說:「高年級學生的寒暑假要被縮短,同做職業培訓的學生們一視同仁,每年的假期總共八周時間。」另外,中學生們可以結合自身的需要,參加假期的補習班或者加強班等等。

全天制教學改革在藍澄看來根本微不足道,這位柏林自由大學的校長還向「時代」周刊的記者透露:「介於幼兒園和小學校之間,四歲的孩子可以接受學前班教育。」 藍澄還批評當今的教育制度說:「德國的孩子不僅入學過晚,他們還在學校裡逗留太長,甚至許多學生還有留級現象。」

藍澄之所以如此憂心如焚,提出快馬加鞭的教育方案,自然有其背景原因。在德國,「越來越少的年輕人要養活越來越多的老年人。」據科學工作者的預測,到2020年,有工作能力的和無勞動能力的人口比例是1:4。與此相應的變化是:「在10到15年之後,沒有後代的成年人必須課以重稅。」

70名來自科學、經濟、教育屆的專家學者參與了對巴伐利亞州的經濟研究。結果表明,在未來的40年後,德國的勞動人口要從今天的4千萬減少到2.5千萬。其中,年齡介於30到39歲之間、最年富力強的一代人的比例要從今天的30%下降到2020年後的23%。藍澄因此得出結論:「德國將面臨嚴重的就業人口不足。

有人指出,德國就業人口不足也許是因為高失業率作祟,藍澄對這種說法表示質疑。他說:「失業率不會隨時間而下降。」德國的就業人口中不達標的太多,高品質的又太少。藍澄呼籲,首先必須將高中畢業考試通過率拉高,按照他的預算,這個比例應該達到70%。

然而這同現實還有很大差距。與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的其它重要工業國家相比較,高中畢業生中有高校入學資格的平均佔57%,而德國的這個數字差強人意,只有37%。

為了加強就業人口素質,除了大力提高高校入學率外,不上大學的年輕人也應該有更多的培訓機會。鑑於讓這一部分人更好地滿足培訓機構的指標,「教育從兒童抓起」便顯得至關重要。

(芙茗)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