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怒江水電項目重啟

2013年1月25日

中國國務院本周發布《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其中提到了將重新啟動怒江水電基地的建設。2004年,溫家寶總理曾一度叫停該項工程。如今項目悄然重啟,又將釋放怎樣的訊號呢?

UNESCO-Naturerbestätte: Sanjiang Region in China Das Tal des Jinshajiang Flusses im Nationalpark der "Drei parallel verlaufenden Flüsse" im Nordwesten der Provinz Yunnan. Die Unesco hat im Juli 2003 sieben Schutzzonen im Nationalpark als Naturstätte in die Liste des Welterbes aufgenommen. Das 1,7 Millionen Hektar große Gebiet umfasst die Flussläufe der drei großen Flüsse Jangtse, Mekong und Salween. Sie fließen durch steile Schluchten, die bis zu 3000 Meter tief und von bis zu 6000 Meter hohen Bergen umgeben sind.
圖片來源: 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 中國政府在本周三(1月23日)發布的《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中,提出要在2015年將中國的水電裝機容量提升到2.9億千瓦,年均增長5.7%。《規劃》中特別指出,"要堅持水電開發與移民致富、環境保護、水資源綜合利用、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相協調,加強流域水電規劃,在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移民安置的前提下積極發展水電。"" 有序啟動金沙江上游、瀾滄江上游、怒江水電基地建設"。

怒江水電開發計劃,最初出台於2003年8月,計劃裝機容量2100萬千瓦,採用13級梯級開發方案。然而,由於擔心生態破壞、以及工程移民問題,該計劃遭到了眾多專家的強烈反對。2004年,溫家寶總理對此表態,稱"在社會和環境影響得到認真討論和科學認證之前,項目必須暫時擱置下來。2009年,溫家寶再次表示,在充分瞭解大壩對生態和當地社區的影響之前,不能重新啟動大壩的建設。"有關部門應廣泛聽取民意,深入研究,謹慎決定"。

環境影響、庫區移民、地質安全

反對意見主要集中在環境影響以及水庫移民問題。曾經多年跟蹤怒江水電計劃的環保人士姚謠向德國之聲表示:"建設水電站時,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造成很大的影響。這類影響,在我國之前建設水電站時已經出現過,我們不希望在怒江上重蹈覆轍,繼續犯更多的錯誤。"

姚謠進一步表示,水電站建設必然導致大量移民,對這些人的生活會造成巨大的影響。此前,有媒體認為,怒江水電資源是中國最具開發價值的水電資源,13級梯級開發,淹沒耕地約7萬畝,拆遷5萬人,損失"非常少"。對此,姚謠指出,在怒江修建水電站,確實可能已經考慮到了該地區"整體上的淹沒損失相對較少":

"'整體的損害最小',這是集體主義的觀點。但是從我們的角度來講,我們關注的是每個個體的生存權益。"

姚謠說,此前三峽庫區移民造成了許多問題,比如不同氣候下的農業生產習慣不同,移民短期內無從適應;以及遷入地原居民對外來群體的排斥,讓水庫移民成為弱勢群體:"整體而言,水庫移民的生活水準是下降的。"

三江匯流區域已經被評為世界自然遺產圖片來源: dpa

河流保護專家、環保組織"綠色流域"主任於曉剛博士指出,怒江水電計劃還牽涉到地質安全問題。他說,梯級水電站選址恰好位於怒江深大斷裂帶上,一旦發生地震,各級水電站會發生多米諾骨牌似的垮壩事故,對沿岸城市造成巨大的災難。於曉剛透露,雲南省政府曾經做出結論,認為怒江水電"風險可控"。他認為,政府方面應該秉承訊息公開的原則,公佈相應的報告。

姚謠也認為,怒江水電的環境影響、地質安全、庫區移民都是應當對所有公眾公開的訊息。

環保專家於曉剛也注意到,中國近期也同樣面臨著較大的溫室氣體減排壓力。他認為,大型水電站固然能夠提供清潔電力,有助於減排,但與此同時,中國的節能潛力其實非常大。如果中國能夠在節約電力方面做出更多的努力,各企業更好地推行節能措施,也就不需要破壞河流修建電站了,怒江等河流就有望得到更多的保護。

公眾意識十年來大有提升

根據此番《能源發展"十二五"規劃》,曾經因爭議而擱置的怒江水電項目將重啟。姚謠認為,近年來,在大型工程項目上,民間組織與政府方面博弈的力量有所削弱;怒江水電最終可能還是會得以修建。但是,姚謠同時也指出,十年來,隨著網路的發展,公民對此類大型工程的瞭解也更加的全面。他說,從前公眾可能更加側重認為水電站是清潔能源,但如今,越來越多的人也通過網路等渠道,開始關注環境影響,也更關注水庫移民的權益:

"所以說,這十年來,雖然水庫的問題沒有什麼(變化),但是整個公眾的意識有了很大的提升。"

作者:文山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