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恐懼之中的不智之選

摘編:張平2015年3月22日

輿論認為,對香港普選抗爭和內地霧霾討論的打壓,透露出中共政權的恐懼;而軍隊高調介入社會維穩,則是一種窮途末路的心態。

hongkong proteste polizei räumung blockaden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政改爭議中傳出消息說,如果政改否決原地踏步,中央便可能讓梁振英連任,然後硬推23條,泛民否決政改變成了幫梁振英一把。香港《明報》發表評論《普選特首與區隔空間》,作者馬岳認為「這是很奇怪很奇怪的說法,那代表中央把梁振英連任和23條立法視為最最最恐怖的手段,恐怖程度足以驚嚇到民主派議員和很多民主支持者放棄原則支持『袋住先』」。馬岳說,「這是在告訴所有人,中央現時是在支持一個他們明知沒有香港民意支持的人當特首」。

馬岳說,這是一國兩制的基本矛盾之一。如果香港的特首沒有民意基礎,只能倚賴中央維系其權力,在中港關係的很多問題上,根本不能有效代表香港人的意見和利益。要照顧香港人的情緒和保護原有生活方式,需要更大力的以政策作主動區隔。這種政策區隔很難要求中央政府去做,問題是:特區討價還價的政治籌碼在哪裡?馬岳認為,當特首沒有香港民意支持,在面對中港利益衝突時,就沒有討價還價的政治基礎。但中央不希望香港特首可以不靠中央,挾香港民意建立權威來跟他們討價還價。

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引發激烈爭論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Tao Xiaofang

環保博弈仍在繼續?

研究中國環境問題的美國學者伽德納(Daniel K. Gardner)在《紐約時報》發表評論,討論柴靜的紀錄片《穹頂之下》的影響。伽德納說,北京的一些人的確意識到,污染已發展為一種引發民眾普遍擔心的危機,必須加以應對。然而,黨的領導人害怕的是,環保熱潮演化為有組織的全國性運動之後所帶來的政治後果。《穹頂之下》可能為中國民眾提供了一個安全的"公共"空間,使他們可以集體宣洩對政府的不滿,因為後者在應對民眾每天呼吸的有毒空氣這個問題上展示了自己的腐敗和無能。

伽德納認為,從《穹頂之下》的例子中還能得到另一個教訓。再次與許多人看法相悖的是,政府絕不是鐵板一塊。部長們在博弈,黨內的利益集團在博弈。《穹頂之下》支持了那些贊成從經濟增長或"GDP崇拜"轉向環境治理的部長和利益集團。"我覺得不排除這種可能性:環保部積極推動了這部影片的製作,希望向中國的內閣國務院施壓,增加目前十分稀缺的對環境保護的資金支持"。然而,國家發改委和財政部這樣的強大部委可能不會喜歡這樣一部影片,因為它把經濟增長塑造成了這個國家環保工作的敵人,還譴責了中石化等國有企業把利益置於中國人民的健康和福祉之上。

習近平近期頻繁出手整頓軍隊。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landov

軍隊維穩,窮途末路

最近,中共發表了新的《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明確規定解放軍要分擔社會維穩的責任。香港《信報》發表評論人練乙錚的文章, 認為大陸正在走上具有中國特色的軍國主義道路。他說,習近平打軍老虎,目的不在改變軍隊的地位,而是要鞏固自己在軍隊裡的實力和威望。

練乙錚認為,今年提出軍隊介入社會執行新任務,可謂水到渠成。這個"渠"就是大陸人對大陸社會走上軍國主義道路,已經有了很高的接受程度。這是黨多年來在多方面給人民"補腦"的結果。網路在大陸流行以來,原有的官方喉媒及新興的各種商業性網站,無一例外都有資源十分豐富、訊息量非常大的"軍事網站",專門傳播武備知識、培養軍事感情、鼓吹尚武意識、散播軍事民族主義。這樣的媒體全面局部軍事化的現象,在任何正常國家裡,都是沒有或罕有的現象。

這些網站的共同點有兩個:其一就是尚武、仇外的調子非常高,非常接近納粹德國當年的各種軍事宣傳調子;另一就是宣傳一個中共高舉了幾十年、今年兩會也高調提出的歷史觀:"落後就要挨打"。練乙錚認為,中共迷信武力,到了今天更要靠軍隊維穩才能稍安,不僅可悲,還反映一種到了窮途末路的心態,以致像八九六四的慘劇隨時重演。

[摘編自其它媒體,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