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生物科技公司Colossal Biosciences重建了早在一萬多年前滅絕的狼類——恐狼(Dire Wolf)的完整基因組,並成功繁育出三隻幼崽,這些狼崽可能與它們古老的祖先相似。
這三隻小狼被命名為羅慕路斯(Romulus)、雷穆斯(Remus)和卡麗熙(Khaleesi),年齡從三個月到六個月不等。這家生物科技公司表示,如果它們成功成長為成年個體,將比現代灰狼更大、更強壯。
這就是羅慕路斯和雷穆斯圖片來源: Colossal Biosciences/AP/picture alliance 利用古老DNA重建基因組
該公司的研究人員利用距今11500年到72000年的化石中提取的古代DNA,重建了恐狼的基因組。
首席科學家貝絲‧夏皮羅(Beth Shapiro)在接受美聯社採訪時表示,科學家們隨後從一隻灰狼的血細胞中提取基因,並在20個不同的位點進行了基因編輯。
這些經過編輯的基因材料隨後被轉入一隻家犬的卵細胞中,之後將胚胎移植到代孕的家犬體內。
62天後,小狼崽們出生。
為了防止好奇的圍觀者打擾,這些狼崽的具體位置一直保密。
目前,它們體重約36公斤,身長約1.2米,預計成年後會長到大約1.8米長、68公斤重。
據《時代》雜誌報導,飼養人員給這些小狼喂的食物包括牛肉、馬肉、鹿肉,以及其他內髒和幼犬狗糧。
復活滅絕物種目的何在?
恐狼曾廣泛分佈在南至委內瑞拉、北至加拿大的大片美洲地區。
一些獨立科學家指出,這一成果並不意味著這些動物很快就能重新回到它們曾經的棲息地。
恐狼也是《權力的游戲》中冰原狼的原型圖片來源: Mary Evans/IMAGO 「不管你怎麼做,現在也只能讓某些動物在外形上看起來像是另一個物種」,而無法讓一個滅絕的物種完全恢復生機,布法羅大學的生物學家文森特‧林奇(Vincent Lynch)告訴美聯社。他並未參與此次研究。
世界自然基金會:恐龍後最大生物滅絕迫在眉睫
Colossal公司負責動物護理的首席專家馬特‧詹姆斯(Matt James)表示,由於這些幼崽沒有母狼教導,它們可能永遠無法學會捕獵大型獵物。
Colossal此前還宣佈了類似項目,試圖通過基因編輯手段將現存物種的細胞改造為類似已滅絕動物的樣子,比如猛獁象、渡渡鳥等。公司在其官網上表示,他們「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接近於恢復過去、保護現在、守護未來。」
該公司還表示,他們用於「復活」滅絕物種的技術,同樣可以用來防止瀕危動物滅絕。
#生物多樣性
(美聯社)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不久前,這個世界上還活躍著它們的身影,然而現在它們作為物種永遠地離開了。更令人震驚的是,目前超過100萬個物種瀕臨滅絕的威脅。
圖片來源: A.Mertiny/WILDLIFE/picture alliance儒艮[讀音rú gèn]被稱為海洋中最溫和的巨人,是古代「美人魚」傳說的來源。最新科研顯示,因環境污染和棲息地遭破壞,中國沿海的儒艮已功能性滅絕(Functional extinction),其含義是該物種宏觀上喪失了維持繁衍的能力,但不是確認最後的個體已經死亡。儒艮是素食脊椎動物,主要糧食是海草。中國的儒艮數目約在1960年達到高峰,之後急劇下降,1988年被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圖片來源: Keystone/dpa/picture alliance這只烏龜名叫孤獨喬治,它的家鄉平塔在太平洋東部加拉帕戈斯群島。從19世紀開始,它們成了捕鯨者和商人的食物,後來在它們生活的島嶼上,大片森林被砍伐,最終烏龜失去了生存的基礎。2012年,已成為家鄉標誌的孤獨喬治,作為其群種的最後一個成員告別了世界。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FLPA/Krystyna Szule因人類活動造成的氣候變化,2019年珊瑚裸尾鼠被宣佈滅絕。海洋溫度升高,海水沖走大片植被,這些動物賴以生存的棲息之地和食物消失後,動物也隨之消失。珊瑚裸尾鼠一直生活在澳洲大堡礁北端荊棘岩礁(Bramble Cay)上,該島孤立於其它島礁。
圖片來源: Ian Bell/Queensland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 and Heritage Protection/picture alliance/dpa圖上顯示的是一隻中華白海豚,這個物種仍然存在著,但是,一種看起來非常相似的動物即白鱀豚,20年來再沒有人看到過它。它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2019年白暨豚被宣佈滅絕。中國在20世紀的快速工業化,導致生活在長江中下游的白鱀豚數量急劇下降後,再未恢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1年,3D動畫片 「裡約大冒險」 讓藍色金剛鸚鵡一夜成名,其英文名為斯皮克斯金剛鸚鵡(Spix』s macaw )。2016年人們在巴西看到了最後一隻野生的斯皮克斯金剛鸚鵡,2019年被宣佈在野外滅絕,但人工飼養了大約160只。人們希望,人工飼養的它們又朝一日恢復該群種的野生化。
圖片來源: Patrick Pleul/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19世紀和20世紀的大規模偷獵,導致非洲黑犀牛這一物種數量迅速下降,而西黑犀是黑犀物種下最稀有的亞種。2008年被列入瀕危動物,2011年被宣佈滅絕。目前尚未有動物保護組織在試圖人工圈養西黑犀牛,這意味著,西黑犀牛的消失將是永久性的。
圖片來源: DW象牙喙啄木鳥曾是北美洲最大的啄木鳥。2021年美國政府下屬的野生動物管理局提議宣佈該物種滅絕。對此的審查和研判還在進行,但人們最後一次觀察到象牙喙啄木鳥還是在1987年。
圖片來源: A.Mertiny/WILDLIFE/picture alli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