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慕尼黑安全會議結束, 歐美在爭吵後又接近

尼娜.維爾克豪伊澤2005年2月14日

第41屆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於周日落下帷幕。儘管施羅德對北約角色的質疑招致美國和一些北約夥伴的抵觸與批評,本次大會仍然以北約歐洲夥伴與美國的和解為基調,一度因伊拉克戰爭而進入「冷戰」狀態的大西洋兩岸關係出現瞭解凍的跡象。

北約布魯賽爾總部圖片來源: NATO

大約250多名世界各地軍政要員參加的慕尼黑安全會議近年來成為了跨大西洋聯盟的晴雨表。在伊拉克戰爭前後,慕尼黑安全會議氣氛緊張,北約夥伴國圍繞布希政府的伊拉克政策而發生了激烈的爭吵;如今時過境遷,歐美關係開始緩解,本次慕尼黑安全會議也充滿了明顯的和解的氣氛。在以往的會議上,美國國防部長拉姆斯菲爾德常以激烈的言辭而把氣氛搞得十分緊張,而本次會議上他則表現出和解的姿態。

這一方面是因為伊拉克戰爭已經煙消雲散,現在世界關心的是伊拉克的重建而不是戰爭的理由;另一方面,圍繞伊拉克戰爭的爭吵也使大西洋兩岸逐步認識到了合作的重要性,認識到意見相左是正常的,反而恐與反大規模殺傷武器擴散是離不開跨大西洋夥伴的合作的。

美國和歐洲在安全問題上誰也離不開誰,對此北約有著決定性的意義。這遍是本次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上達成的共識。

但是,北約是否還能適應今天的挑戰,會議上則是見智見仁。因病未能出席會議的德國總理施羅德通過他的代言人、德國國防部長斯特魯克呼籲應該對北約進行大膽的改革。他建議成立專家委員會來探討制定一份北約改革方案,認為現今的美國與歐洲的交流與合作已經不能適應今日的需要。

施羅德的建議在會議上引起軒然大波,對此他應該擔負一份責任。他的講話語意如此含糊,以至於不少與會者認為施羅德這是要為北約劃上一個休止符。北約秘書長感到不得不為北約存在的意義進行一番辯護,雖然其實誰也沒有真的認為北約該壽終正寢了。施羅德的主要思路雖然十分具有啟發意義,但是他講話的方式卻顯得十分生硬和缺乏技巧。

在施羅德講話招來各方的批評後,外長菲舍爾不得不在周日(2月13日)出來為施羅德圓場。他解釋說,施羅德的本意並不是要拆北約的台,而是指出了北約今後改革和發展的方向。他說,施羅德是想指出,北約應該超越僅僅是軍事聯盟的這一組織原則,成為歐美之間的聯繫紐帶,成為大西洋兩岸26個北約成員國經常性的討論重大和有爭議的問題的論壇。例如在廢除死刑、國際刑事法庭和貫徹京都協議上,歐美一直存有重大爭議,而北約就應該就這些問題展開討論。

北約是否能夠承擔這麼多的使命,這還是一個很大疑問。北約剛剛渡過因伊拉克戰爭而產生的分崩離析的危險,因此施羅德表達的北約應該多相互協商和進行改革的願望是能讓人理解的。但是,成立一個專家委員也不能阻止將來美國和一些歐洲國家在一系列重大問題上產生分歧,通過改革來預防歐美的分歧恐怕難以奏效。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
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