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憂港疫情成政治危機  韓正關注私院拒收新冠患者

2022年3月7日

香港新冠疫情持續肆虐,單日死亡數字再創新高,每天新增數上萬宗確診。這個彈丸之城成為兩年以來,中國境內疫情最嚴重的城市。北京領導人在兩會期間,對香港抗疫發放的訊息和指示也上升至政治層面。 

Hongkong | Überfüllte Krankenhäuser aufgrund von Corona
「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北京認為香港疫情已演變成全國性問題,甚至政治危機。圖片來源: Peter Parks/AFP/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至今累積超過47萬宗新冠病毒感染個案,約2,000人死亡。正在北京召開的中國兩會,今年香港議題也聚焦疫情工作。主管港澳事務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3月6日在北京接見港澳全國政協委員。多家港媒廣泛引述與會的政協稱,韓正主動詢問香港私家醫院拒絕接收新冠病人的情況,質疑此做法有違「白衣天使」的救人使命,並舉例稱武漢爆發疫情時,公私營醫院均須參與救治工作。 

官媒央視則報導,韓正在會上表示香港疫情「形勢嚴峻」,港府要切實承擔起主體責任;中央各部門和地方要全力支持,確保物資供應,加強醫療救治和落實防控措施。而港區全國人大代表3月7日早上會見韓正後向港媒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高度關注,韓正要求港府實行有力措施,減低新冠病亡率。 

韓正一席話令香港私家醫院成為眾矢之的,香港私家醫院聯會主席何兆煒反稱,有關批評是源於社會有誤解,導致把誤解帶給國家領導人。他接受媒體訪問時指,私家醫院沒有足夠隔離和負壓設施,而政府對私家醫療系統的定位,也是主力處理非新冠病人。部分私院被批評不為發燒病人看診,何兆煒說在能力許可下,會儘量處理輕症患者。 

半官方智庫「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指,北京認為香港疫情已演變成全國性問題,甚至政治危機。他說中央對港府處理疫情感到不滿和擔憂,言下之意有問責意味,擔心民怨會不利政治穩定。 

韓正一席話令香港私家醫院成為眾矢之的。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Zhang Li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養老院成重災區 

3月6日香港新增153宗新冠死亡個案,創疫情以來新高。第五波疫情中,超過9成死者都沒有接種疫苗,60歲或以上的長者也佔了死者逾9成,其中許多來自老人院。長者和院舍的疫苗接種率,一直是多個年齡區間之中的最低。

香港超過8成安老院舍爆發疫情,總數多達662間,環境擠迫和醫院超負荷,令院舍成為這波疫情的重災區。死亡人數增加和員工感染,也令殮房和遺體處理工作遇瓶頸,當局稱要在醫院戶外設立凍櫃作臨時停屍間。 

疫情也蔓延至監獄,當局早前在全港收押所實施「鎖倉檢測」,發現上千名在囚人士受感染。消息指部分知名在囚民主派人士,包括被控國安法的支聯會李卓人、副主席何俊仁、社運人士古思堯等在獄中確診,他們都是年過65的長者。李卓人的臉書專頁發帖文,指李卓人病情輕微,現正在醫院隔離,身心沒有大礙。懲教署也有千名職員染疫或被列為密切接觸者,宣佈繼續停止親友和律師探訪。 

香港超過8成安老院舍爆發疫情,總數多達662間。圖片來源: Tyrone Siu/REUTERS

同時,法庭繼2020年初後再度停擺,大部分聆訊押後至4月11日後,未來一個月只處理保釋申請、還柙候判和緊急案件。有在囚人士親屬和法律界人士擔心,防疫措施會削弱被告的權利。「人權觀察」關注香港在囚人士的疫苗接種率偏低,只有36%打了第一針,令獄內傳染風險增加。 

探討亞洲特色共存模式? 

港府早前指會在3月推行全民強制檢測,但仍未公佈細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曾經表示,不會實行全港封城。坊間對於如何實施強檢有不同揣測,有媒體引述匿名消息指可能會在3月底至4月初舉行。最近一星期以來,不少民眾因擔心會有禁足令而囤積食物和日用品,超市出現搶購潮,部分貨架空空如也,大牌子的止痛藥和退燒藥等也一盒難求。 

香港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3月7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明,全民強檢期間一定不會停止公共運輸系統,因為要讓部分市民上班維持醫療和金融運作,當局亦要動用公共交通工具運送確診者到檢疫中心。他也說會考慮參考外國經驗,例如:容許每個家庭派一人外出購買生活物資。而目前鮮活食品供應充足,超市食品有3個月存貨量,只是員工染疫影響補貨速度,呼籲市民切勿囤貨。財政司司長陳茂波早前也放話安撫業界,強調強檢期間會維持金融市場運作。 

超市出現搶購潮,部分貨架空空如也。圖為今年2月8日的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Kin Cheung/AP/picture alliance

港府被批評政策訊息混亂,導致社會對抗疫和防疫策略無所適從。不止一位香港專家指出,香港已經錯過全民強檢的最佳時機,建議應該在這波疫情尾聲才進行,以達至清零的效用。與此同時,中國內地開始有聲音提出探討「中國式與病毒共存」模式。

香港疫苗可預防疾病科學委員會主席劉宇隆也在3月6日表示,香港的確診個案不會完全清零,而內地的「動態清零」亦非追求零確診。他認為現在應思考「有亞洲特色的共存策略」,包括考慮新加坡的有序管控方式。 

(綜合報導)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