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東南亞紛紛擴充軍備

2014年8月24日

研究報告顯示,為應對與中國之間就南中國海爭議引發的緊張關係,東南亞國家加強軍事領域投資。但是,此舉是否能夠達到效果?德國之聲對此進行一番檢視。

Vietnam China Marine Konflikt
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專家認為,東南亞國家只能在一定程度上依賴美國的軍事支持,最終依然需要加強本身的軍事實力,以求反制中國在南中國海爭議海域的行動。

中國宣稱對南中國海大約90%海域擁有主權,並在爭議海域大幅加強海軍活動。眾多東南亞國家也對該地區的部分島礁伸張主權。這一海域被認為漁業資源豐富,並儲藏有大量海底油氣。

鑑於與中國之間的緊張氣氛,許多東南亞國家開始增加在國防工業方面的開支,並減少對於歐美武器供應商的依賴程度。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的數據顯示,2013年東南亞國家防務預算增長5%,達到359億美元。2016年這一數字將進一步提高到400億美元。該研究所表示,東南亞地區的國防開支比1992年增長超過一倍。而另一方面,根據美國的估算,中國的軍費開支去年高達1450億美元。

專家認為,東南亞國家對於美國的軍事依賴不太可能終止(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Reuters

對於東協(ASEAN)十國來說,建立強大的國內軍工產業從經濟和安全政策而言都是一個長期目標。該組織成員國正在投入更多資金對陳舊的軍事裝備進行現代化改造,以求從部分程度上重新構建地區軍事力量均衡態勢。

各有不同的回應

儘管如此,國際和平研究所軍事支出項目主管佩爾羅-弗裡曼(Sam Perlo-Freeman)依然指出,軍費開支的增長在該地區並非完全一致。"東南亞國家之間在軍費開支增長速度方面存在相當程度的差異,而原因也各有不同,"這位專家對德國之聲表示。

此外,這一現象也並非總是與中國在爭議海域的行動有所聯繫。"只有越南的(軍費)增長明顯是對中國不斷增長的軍力和在南中國海的行動所做出的回應,"佩爾羅-弗裡曼認為。

柬埔寨和泰國並沒有參與南中國海爭議,而包括馬來西亞、新加坡和台灣在內的該地區其他各方近年來的軍費增長也程度有限,這位專家表示。

儘管海上衝突是造成緊張局勢的主要原因,但鮮有證據表明中國有意在該地區挑起武裝衝突。"(衝突)將可能會挑起災難性的經濟後果。因此,中國可能會繼續利用在該地區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以試圖建立'海上事實',並贏得更多爭議海域的實際控制權,"佩爾羅-弗裡曼分析稱。

新加坡國際戰略研究所(IISS)亞太安全事務專家鐘偉倫對德國之聲分析道,中國的鄰國"確實承認中國的崛起,以及該國在世界這一地區自然應有的地位,"儘管如此,"他們並不接受的是,北京不遵守廣為接受的行為準則。"

與美國的結盟

但是,專注加強本土國防工業並不意味著東南亞國家將不再依靠美國和其他西方的武器供應方。恰恰相反,不斷增長的軍事需求將使得該地區對於歐洲和北美武器製造商更具吸引力。

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裁軍項目主任弗勒朗(Aude Fleurant)認為,東南亞地區許多國家對美國的依賴出於多重理由。

"從全球層面而言,該地區的穩定和重要航運線路的持續營運依舊依靠美國的安全保障和軍事存在。但是,類似南中國海這樣的長期主權領土爭議將提升緊張態勢,並促使該地區國家購置武器,"弗勒朗對德國之聲表示。

東南亞國家要獨自面對一個日益強大的中國,將非常具有風險。即便如此,弗勒朗依然認為,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在防務安全方面完全依賴美國將是一個錯誤,因為美國也會期待盟友"做好自己份內的事情"。而美國在該地區始終扮演關鍵角色,在可以預計的將來也會繼續保持這一狀態。

東南亞國家加強軍備與中國在南中國海的行動只是部分相關(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

南中國海出現軍備競賽?

專家們認為,東南亞國家需要在加強本國國防力量和利用美國軍事支援之間尋找平衡,以求達到地區實力的動態均衡,避免與中國發生摩擦衝突。

防務分析人士認為,儘管加強國防是一項常規程序,但由於該地區缺乏通過協商解決國際爭端的傳統,可能會導致局面失控。東南亞地區爆發全面戰爭的可能性很低,但意外事件和衝突卻可能不斷擴大並失去控制。

作者:Shamil Shams 編譯:石濤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