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對中美壓力 歐盟即將與印尼簽署貿易協定
2025年9月2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2016年以來印尼一直在與歐盟進行貿易談判,但最初進展甚微。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研究員弗裡亞萬 (Deni Friawan) 表示,棕櫚油和森林砍伐等問題對雙方的貿易談判構成了障礙,但美國總統川普的全面關稅政策形成加快達成協議的「緊迫性」。
德國深度報導媒體Table.Media報導指出,歐盟若想擺脫北京的控制,就需要能夠實現供應鏈多元化並確保戰略原材料供應的合作夥伴。印尼就是這樣一個合作夥伴。
今年7月,印尼總統普拉博沃前往布魯塞爾,與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共同宣佈,歷經19輪談判,雙方對於達成最終的貿易協定達成「政治認同」。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表示,大國之間「關稅戰和保護主義」造成的不確定性,促使(印尼和歐盟)雙方「通過簽署一項穩定的雙邊協議尋求確定性」。
艾爾朗加在一份聲明中告訴法新社,該協議預計將「緩解全球關稅戰帶來的風險」。
下調關稅
今年6月艾爾朗加曾表示,該協議生效後,印尼對歐盟約80%的出口將免徵收關稅。
他補充說,預計該協議將惠及印尼對歐盟的主要出口產品,包括棕櫚油、鞋類、紡織品和漁業。
馮德萊恩今年7月表示,該協議將開闢新的市場,並「有助於加強我們在清潔能源和數字化轉型領域所需的關鍵原材料供應鏈」。
「我們不僅希望獲得安全的供應,還希望獲得負責任的供應,」她補充說,「這意味著尊重環境,尊重當地社區,並明確關注優質就業和創造本地價值。」
優勢
歐盟是印尼第五大貿易夥伴,去年雙邊貿易額達301億美元。
美國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弗裡亞萬說,該協議將進一步向歐盟開放擁有約2.8億人口的印尼市場。他強調,隨著經濟合作夥伴協定(CEPA)的簽署,歐盟將更容易進入印尼市場。弗裡亞萬強調,印尼市場規模龐大且經濟不斷增長。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表示,該協議將確保印尼和歐盟企業享有平等的法律保護。
德國聯邦外貿與投資署東南亞分析師亨特 (Thomas Hundt) 表示,印尼不僅僅想成為原材料供應國,還在不斷努力打造自己的產業。其目標是發展自己的下游產業:鎳將不再以礦石形式出口,而是作為電池前體出口。棕櫚油將在印尼進行進一步加工,然後運往歐洲。他指出,因此歐洲公司可以直接在印尼建立生產能力,確保原材料供應,並在新的供應鏈中站穩腳跟。
綠色政策造成的爭議
此前,歐盟擬議禁止進口與森林砍伐相關的產品,這令棕櫚油出口國印尼大為不滿。
根據歐盟的森林砍伐法規,不得進口在2020年12月後被砍伐的土地上種植生產的包括大豆、木材、棕櫚油、牲畜、印刷紙和橡膠在內的商品。
印尼經濟統籌部長艾爾朗加表示,歐盟貿易事務專員的塞夫科維奇承諾,將對與歐盟簽署貿易協定的國家在森林砍伐法規方面給予「特殊待遇」。
環保人士擔心,由於對印尼棕櫚油的需求增加,該協議將導致更多的森林遭到砍伐。
綠色和平印尼分部的一名工作人員表示:「不久之後剩餘的天然林可能也都被砍伐,並被改造成棕櫚種植林。」
據報導,布魯塞爾方面力促在協議中加入有關森林砍伐的條款,但具體細節尚未公佈。
印尼和歐盟簽署雙邊貿易協議後,還需經歐盟成員國、歐洲議會和印尼議會批准。
預計該協議將於2027年開始實施。
(法新社、Table.Media)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