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戈爾巴喬夫是德國統一的輸家?

Roman Goncharenko
2020年9月14日

30年前,《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俗稱《二加四協定》)得以簽署,德國統一走向坦途。為此,戈爾巴喬夫直至今天都在德國受到歡呼,在俄羅斯卻受到嚴厲抨擊。俄方對他的指責是否正當?

Deutschland Berlin 2014 | Michail Gorbatschow, ehemaliger Präsident der Sowjetunion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O. Andersen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西方受尊敬,在本國不受歡迎:前蘇聯最後一任國家元首戈爾巴喬夫的政治遺產在俄羅斯一再引致批評。對此,簽署於1990年9月12日的俗稱的《二加四協定》中確立的德國統一扮演了關鍵角色。最主要的指責:這位前克里姆林宮首腦對於同意兩德統一向聯邦德國政府開價過低,也未能阻止北約東擴。

今年7月,俄羅斯外交政策專家、杜馬議員普施科夫(Alexej Puschkow)在即時通訊平台Telegram上寫道,戈爾巴喬夫當時"至少"應能就重新統一的德國的北約成員身份提出條件。他和其他人並不批評德國重新統一本身,而是詬病戈爾巴喬夫對此事的處理。

俄羅斯總統普丁也在2017年的一次採訪中稱戈爾巴喬夫有錯。他表示,在談判過程中,戈爾巴喬夫本應向北約要求提供具約束力的保證。

戈爾巴喬夫拒絕所有這些批評。

戈爾巴喬夫如何對柯爾開放綠燈

1990年7月,柯爾與戈爾巴喬夫在高加索峰會期間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最終解決德國問題條約》由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和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以及二戰的4個戰勝國--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的外長共同簽署。  這份7頁文件結束了40年之久的德國分裂狀態。   

 該文件對邊界作了約束性規定,澄清了安全問題,其中包括北約成員國身份、大規模裁減德國武裝力量,從聯邦德國一國就有的約50萬人減少至統一後德國的37萬人、蘇聯軍隊撤出前民主德國。相關談判從1990年5月至9月舉行。前期會談則在柏林牆倒塌後不久即已啟動。

戈爾巴喬夫在相關談判時是否有一份清單,人們無從知曉。這使得對他的"錯誤"作分析相當困難。他自己一度不相信會有快速的德國重新統一,並曾批評柯爾總理於1989年11月公佈的有方向性意義的《十點計劃》。

1990年9月12日,《二加四協定》在莫斯科簽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不過,1990年初,莫斯科領導層的看法改變了。戈爾巴喬夫在回憶錄中寫道,與核心圈內人士的磋商表明,大家確信,德國統一"無可避免",並作出決定,推動4個戰勝國與兩個德國的談判、評估駐德蘇軍撤出的可行性。

1990年2月10日,與柯爾在莫斯科的談判中出現突破。柯爾在日記中寫道,"我們獲得了戈爾巴喬夫對二加四進程的同意、尤其是他對德國統一的內部安排的綠燈。"他寫道,他說服了戈爾巴喬夫,不是戰勝國,而是兩個德國應確定其未來,因此,需要有"二加四"這一模式。

只規定蘇軍撤離    

尤其有爭議的是重新統一的德國未來是否應是北約成員。莫斯科最初表示希望德國中立,波昂的西德政府和華盛頓持反對立場。戈爾巴喬夫最終妥協。    

《二加四條約》規定,在東德地區不得駐扎北約部隊、不得部署核武器。在談判期間,雖涉及了北約東擴議題、西方外交官表示,不會有東擴,但協定上並無規定。    

1994年,蘇軍撤出德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ZB

戈爾巴喬夫的批評者們認為,他當時應要求西方盟軍也從統一後的德國撤出。俄羅斯科學院德國研究中心主任貝洛夫(Wladislaw Below)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表示,"蘇方當然能提出有關在德國駐扎的外國軍隊這一問題",但"這一可能性未被利用"。

貝羅夫表示,莫斯科本也應要求美國核武器撤出德國。他指出,德國社民黨在同戈爾巴喬夫的會談中曾在這一點上表示過不滿。波昂大學東歐史專家奧斯特(Martin Aust)則對德國之聲表示,這一點無法實現。他指出,它是個老模式,--統一的德國作為中立國家,史達林就曾提出過這一模式。他強調,"當年的艾德諾已斷然表示不予考慮。柯爾政府很可能也會拒絕。"

戈爾巴喬夫開價過低?

對戈爾巴喬夫的第二項主要指責涉及金錢。批評者們認為,莫斯科為其同意兩德統一而得到的錢太少。當時,蘇聯在經濟上一蹶不振。波昂提供了幫助,最初運去了食品。1990夏,莫斯科獲得50億馬克貸款。    

柯爾親信:前德國總理府部長特爾奇克(Horst Teltschik)參與了當年的談判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picturedesk.com/C. Müller

《二加四條約》即將簽署前,柯爾和戈爾巴喬夫再度就後續付款作過談判。柯爾總理提出支付100億馬克,戈爾巴喬夫提出至少應是150億。1990年9月10日,雙方達成一致:德方為蘇軍撤離支付120億馬克,另提供30億馬克貸款。

其實,當時,聯邦政府明顯會願意拿出更多的錢。前柯爾的外交顧問特爾奇克在2010年7月的一次德國之聲採訪時曾說過,"若戈爾巴喬夫當時說,'聯邦總理先生,我同意,但這得花費聯邦德國500億或800億馬克',--我們怎能說不?"戈爾巴喬夫的顧問法林(Valentin Falin)甚至相信,莫斯科甚至能索要高達1000億馬克的付款。

在貝洛夫等批評者眼裡,戈爾巴喬夫是一個軟弱的談判領袖。他認為,1990年時,這位克里姆林宮首腦考慮得更多的是自己在歷史上的地位而不是國家。波昂大學歷史學教授奧斯特表示,"德國應大大感謝戈爾巴喬夫和蘇聯。戈爾巴喬夫當時深信,他能創造出一個全新的蘇聯,與一個世界新秩序相容,在這個新世界秩序裡,不再有冷戰那樣的美蘇對立。"然而,這些願望未能實現。

德國替莫斯科說話

俄羅斯國內的批評者報怨說,戈爾巴喬夫本應堅持要有一個更長的過渡期,歷史學家奧斯特則對柯爾當時注重快速表示理解。他指出,從德國的視角出發,今人對統一事業得以迅速完成深感萬幸,為此,德國得感謝戈爾巴喬夫。     聯邦政府也以自己充任莫斯科在西方的"律師"而表達了這一謝意。德國曾助推曾經的7國集團接近俄羅斯、幫助俄羅斯加入歐洲重建與開發銀行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奧斯特教授指出,這些步驟在有關戈爾巴喬夫政治遺產的討論中常常不被提及。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