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090411 Interview Strauss-Kahn IWF

2011年4月10日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施特勞斯-卡恩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談到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規範市場的必要性以及亟待實施的銀行體系改革。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主席施特勞斯-卡恩圖片來源: DW-TV

德國之聲:施特勞斯-卡恩先生,我們目前經歷了很多災難和危機,比如在日本和阿拉伯世界。這些危機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工作有什麼影響?

施特勞斯-卡恩:我們的工作的確受到影響。日本的災難,還有北非和中東的動蕩局勢--我們當然歡迎民眾追求自由,但是這些危機確實會帶來經濟後果,會對全球經濟危機之後的復甦造成消極影響。雖然世界經濟的整體恢復至少今年不會有太大問題,但是經濟復甦的不平均以及由此造成的地區經濟失衡,都是有可能造成全球經濟再次衰退的風險因素。

您認為世界經濟目前面臨的最大挑戰是什麼?

目前,我們預測今年全球經濟的平均增長率為4.5%。這其中包括一些經濟增長非常微弱的國家,比如說歐洲--德國除外;還有一些經濟發展迅猛的國家,比如拉丁美洲,當然還有亞洲,這些地區甚至已經面臨經濟過熱的危險。這些新出現的經濟發展差距可能會造成全球經濟新的失衡格局,從而成為可能引發新一輪危機的因素。世界經濟的復甦有可能會受到這種失衡格局的影響。

那麼我們到底從這場經濟危機中吸取了什麼教訓呢?

首先,我並不能確定這場金融危機是不是真的過去了。最起碼它造成的影響還可以感受得到。至於我們學到了什麼,應該是有很多教訓。比如合作的重要性,假如說我們這次真的避免了一場經濟大蕭條的發生的話,那麼就是一種史無前例的國際合作發揮了作用。

我們還認識到,在世界某一個地方,比如美國的房地產市場發生的事情,可以引發一場全球性的危機。我們今天的確是身處在一個全球聯網的世界裡,金融領域的全球化造就了新的游戲規則。

第三個教訓就是,一些國民經濟領域的指標非常重要,如經濟增長率、通貨膨脹以及世界經濟的不平衡。此外,資源分配效應,收入水準差距,還有政府措施的作用都有可能超出原先預期,反而造成社會動蕩,威脅整體經濟的復甦。

中國的經濟實力越來越強,即使與美國相比也毫不遜色。這對未來意味著什麼呢?

很難一概而論地說,美國經濟實力現在比中國的弱。雖然這是事實。但儘管如此,美國還是全球經濟的大頭。我認為這種主導地位還會持續很長時間。我們不能錯誤地估計它的經濟地位。目前的世界經濟博弈形勢有利於崛起中的國家,比如中國、印度、巴西。這也是件好事!然而,美國和歐盟在一段時間之內仍各自將佔有世界經濟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的份額,這個情況不會在一夜之間就發生改變的。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可以對貿易不平衡的格局進行干預嗎?比如美國和中國之間?

首先:失衡格局。比如,我們看到的是中國處於貿易順差,美國是逆差。但事實上還有很多不平衡的體系,隱藏在這兩個國家整體的貿易不平衡格局的背後。

其次:這種失衡格局並不是新生事物。早在經濟危機之前就是這樣,只不過在危機過程中人們淡忘了這一點。現在大家又記起來了,這是對的。但這不僅僅是貿易不平衡的問題,還有中國開放資本市場的問題,也同樣重要。我們必須在全球層面上找出一個具有可持續性的發展模式,現在我們大家奉行的模式並不具備可持續性。

世界貨幣體系需要改革嗎?怎麼改革?

必須對世界貨幣體系進行持續的改革,以適應全球經濟的狀況。沒有人能擔保一個幾十年前建立的體系,到今天還能表現完美。

問題在於,我們是不是要過渡到一個多元化的貨幣體系,那就是讓多國貨幣,除了美元之外,還有歐元,日元,也許還有人民幣,都成為外匯儲備貨幣,這將是一個巨大的變革。

第二個巨大的變革涉及到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角色轉變,即幫助一些國家獲得流動資金。比如墨西哥、柏林和哥倫比亞都曾經提出過這樣的要求……這是一些具有前瞻性的措施,它可以幫助這些國家建立自己的資金儲備,讓它們具備抵禦外來經濟危機的穩定資源。雖然人們常常遺忘這一點,但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是這樣一個多邊機構,它有能力在危機出現時為國家提供資源。

應該怎樣繼續全球銀行業的改革?

施特勞斯-卡恩與記者在德國之聲華盛頓演播室合影圖片來源: Ingo Becker/DW

我們必須對銀行體系進行更強有力的改革,現在所做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進行一場外科手術!不過不光是銀行業,整個金融體系,包括所謂的影子銀行,以及其他並不是銀行的金融機構,都需要手術。在內部的規範化方面,我們已經做了不少工作。但是我們還需亞更多的外部監管,我認為這比內部規範還更重要。因為光有漂亮的規章制度而不去監管,是沒有作用的。美國2007年的房地產次貸危機就是監管出了問題。

美國和歐盟國家的財政目前都是債台高築,通貨膨脹會成為它們的問題嗎?


只有那些經濟崛起中的國家才需要擔心通貨膨脹,也就是經濟增長過熱。在歐洲和美國這樣高度發達的經濟體系內,通貨膨脹的威脅距離我們還很遠。我沒有辦法預測,10年之後會怎樣,但我可以說,近期沒有通膨的危險。

採訪記者:Miodrag Soric 編譯:雨涵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