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棕櫚飛向瑞典
直到最後時刻,還沒有哪部電影獨佔鰲頭,但周日晚間,瑞典著名導演奧斯特倫德自己都沒有料到,獲獎的是他的《自由廣場》,他語無倫次地歡呼著。
奧斯特倫德的影片經常滑稽得離奇,他將藝術世界的故作風雅當作揭露的對象,顯現他們的虛偽,暴露社會矛盾。在《自由廣場》裡,他敘述了一名藝術策展商的故事,丟失了手機之後,這名策展商的生活便全盤失控。這部作品裡,道德、男性的剛揚以及資本主義社會處處可見的雙重標準是奧斯特倫德要點明的主題。
戛納電影節期間,有19部影片參加角逐今年度的最佳影片,最終瑞典導演奧斯特倫德拔得頭籌。金棕櫚獎是整個戛納電影節上含金量最高的獎項。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Sputnik/E. Chesnokova 評審團大獎被法國人抱走
戛納電影節第二重要的獎項是評審團大獎,今年獲此殊榮的是法國影片《每分鐘120擊》(120 Battements par minute),導演是佳姆皮羅(Robin Campillo)。佳姆皮羅生於摩洛哥,本來是一名劇作家以及電影剪輯,《每分鐘120擊》是他的處女作,講述了上世紀90年代末愛滋病蔓延的故事。該片一經放映便獲得熱評。
除評審團大獎外,戛納還設有評審團獎。本屆評審團獎授予了法國、俄羅斯導演斯瓦金徹夫( Andrej Swjaginzew)的《沒有愛的世界》(Loveless)。
圖片來源: Reuters/S. Mahe 最佳女演員克魯格( Diane Kruger )
克魯格是在好萊塢發展的德國演員,今年度的戛納電影節上被評為最佳女演員,是對其在阿金(Fatih Akins)執導的《從天而降》(Aus dem Nichts)裡扮演女主角的表彰。這也是戛納電影節自1986年以來德國演員再度獲獎。1986年由德國女導演馮‧特羅塔(Margarethe von Trotta)執導的《羅莎‧盧森堡》的女主角扮演者蘇科娃(Barbara Sukowa)脫穎而出,榮獲戛納最佳女演員獎。
電影《從天而降》裡,她的庫爾德裔的丈夫以及年幼的兒子在新納粹的炸彈襲擊中喪生。
克魯格不僅在好萊塢工作,同時也參與法國導演的作品,但這部《從天而降》坎稱她最成功的表演。克魯格出生在德國的下薩克森州,獲獎時她激動地表示,獎金將獻給曼切斯特恐怖襲擊的受害者及其家屬。
圖片來源: Reuters/R. Duvignau 最佳男演員傑昆‧菲尼克斯(Joaquin Phoenix)
美國影星、奧斯卡獎提名者菲尼克斯因在影片《你從未真正停駐》(You Were Never Really Here)裡的出色表現奪得最佳男演員。該片由蘇格蘭女導演拉姆塞( Lynne Ramsay)執導,講述一名老兵從人販子手中救出少女的故事。菲尼克斯飾演老兵。另外,拉姆塞同其他兩名同事一道獲得了最佳編劇獎。
成功女性
除拉姆塞榮獲最佳編劇獎外,美國人科珀拉(Sofia Coppola)因作品《牡丹花下》(The Beguiled)榮膺最佳女導演的殊榮。該片的腳本是1961年出版的南北戰爭為題材的小說。參加本次影展角逐的只有3名女導演,除拉姆塞、科珀拉外,還有一位是卡瓦瑟(Naomie Kawase)。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L. Venance 今年是戛納電影節創辦70周年紀念,因此本次電影節特設"70周年慶大獎"並把該獎授予了澳洲女演員妮可暬侶?Nicole Kidman)。本次有4部她出演的片子在戛納電影節亮相,其中《聖鹿之死》(The Killing Of A Sacred Deer)也是主競賽電影。她的獲獎不是對其中某部作品的褒獎,而是她對電影表演做出的傑出貢獻。
邱陽獲短片金棕櫚獎
這是中國影片第一次獲此殊榮,對邱陽導演而言是真正的"意外的驚喜"。這部15分鐘的短片《小城二月》講述在春節前夕,一位母親焦急地尋找失蹤的女兒。她從警察局出來,去女兒的老師家求助卻遭拒絕,後來在路邊聽到不遠處發現不明兒童屍體的消息。但最終有沒有找到女兒,影片並未給出答案。
邱陽透露目前已經在籌備長片處女作,如果資金充足,明年便可開機。
戛納電影節70年的歷史中,這幾部影片不僅榮獲「金棕櫚」大獎,更是在電影史上留下深深的腳印。 圖片來源: Reuters/S. Mahe 《阿黛爾的生活》 (英文:Blue is the Warmest Color) (2013) 這部法國導演柯西胥(Abdellatif Kechiche)指導的女同主題的影片,4年前拿下「金棕櫚」,並成為媒體廣為關注的作品。影片中大尺度的女同性愛場面震撼了不少觀眾。而影片的主旨是講愛情可以帶來的美好和痛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lamode Film 《巴黎,德州》Paris, Texas (1984) 1979年,德國導演施倫多夫(Volker Schlöndorff)根據《鐵皮鼓》改編拍攝的影片首次將「金棕櫚獎」捧回德國。1984年,德國導演溫德斯(Wim Wenders)指導的《巴黎,德州》(也譯「德州巴黎」)再度征服戛納電影節評委,榮獲「金棕櫚」。該片女主娜塔莎‧金斯基(圖)也一舉成名,躋身好萊塢巨星之列。
圖片來源: Imago/United Archives 《白絲帶》Das weiße Band (2009) 奧地利導演哈尼克(Michael Haneke)的德語影片《白絲帶》是一部戰爭劇情影片,講述一戰前夕德國北部一座小村莊發生的一系列離奇故事,並毫不修飾地展現當年德國社會發生在家庭內部的並非罕見的悲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Les Film du Losange 《低俗小說》Pulp Fiction (1994) 也譯為《黑色追緝令》的這部電影出自大導演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之手,是一部1994年美國黑色幽默犯罪片。劇中一些角色成了影壇經典人物,該片也對之後幾代電影人有深遠影響。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KPA 紐西蘭女導演坎皮恩(Jane Campion)1993年的作品《鋼琴課》摘取當年的「金棕櫚獎」,也是首位獲此殊榮的女導演。影片講述了聾啞人少婦埃達遠嫁他鄉,她帶來了女兒和心愛的鋼琴。在教鋼琴的過程中發生婚外戀、丈夫發現婚外情並砍斷妻子的手指作為懲罰和阻止鋼琴課的殘忍手段,但仍未能阻止真愛的繼續。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kpa 《我心狂野》Wild at Heart (1990) 美國導演大衛‧林奇(David Lynch)指導、尼古拉斯‧凱奇(Nicolas Cage)主演的《我心狂野》是一部集愛情、驚悚和偵探題材於一身的影片,1990年榮獲「金棕櫚」並非在評委成員中沒有爭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金棕櫚獎」並非只是歐洲和北美等西方影片獨霸的獎項,1982年,土耳其影片《自由之路》也獲此殊榮。影片反映了當時土耳其政治和社會的種種問題,通過幾位階下囚獲得假釋的一回想探親的劇情,展現土耳其當年階級鬥爭、民族矛盾等問題。
圖片來源: Imago/United Archives 西班牙黑白影片《維莉蒂安娜》1961年摘取「金棕櫚獎」,是導演布紐爾(Luis Bunuel)最有爭議的影片之一。該片在西班牙被禁播10餘年之久。影片挑戰了宗教、愛情、犯罪等幾大經久不衰的題材。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 《現代啟示錄》Apocalypse Now (1979) 1979年戛納電影節的評委在「金棕櫚」頒發給哪部影片問題上意見不一致,以至於最終頒發兩個「金棕櫚獎」,一部影片是德國作品《鐵皮鼓》,一部是美國導演科波拉指導的《現代啟示錄》。後者根據小說《黑暗之心》改編,講故事背景設在越戰期間的越南。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United Archives/IFTN 《計程車司機》Taxi Driver (1976) 1976年榮獲「金棕櫚」的美國影片《計程車司機》是一部反戰爭題材作品,男女主角羅伯‧狄尼洛和朱迪‧福斯特因本片一舉成名。後者在出演本片時只有13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nited Archives/IFTN
李魚/樂然(德新社、法新社)
使用我們的 App ,閱讀文章更方便!給 yingyong@dingyue.info 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
閱讀每日時事通訊,天下大事一覽無余!給 xinwen@dingyue.info 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完成訂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