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打水仗?

2014年2月13日

中國的水資源每年都在減少。水源短缺很快就可能成為中國同其鄰國發生衝突的導火索。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認為,這場衝突將首先觸及東南亞。

DLR - Luftaufnahmen Mount Everest
珠峰冰川圖片來源: Jörg Brauchle

讓我們從好消息開始。北京政府早就知道,中國存在著水荒問題。去年的一份報告寫的特別直白,即中國的水危機正在繼續惡化:庫存的蓄水已不能保證有效供應。不僅如此,地下水也頻頻告罄。這份政府報告稱,全中國共有約9750萬口水井,其水位在不斷下沉。另外,40%的江湖河水被廢水污染,20%的水量已根本無法使用。公開以上數據是一個值得稱讚的行為,對於一個仍然常常固步自封的北京當權者而言,能做到這點並非理所當然。

水引起戰爭的危險

但問題是,為解決今後幾十年水荒的方案,目前還不存在。也正是這個原因,中國的水荒問題居然在1月底成了慕尼黑國際安全會議的議題之一。亞洲一旦水源供應出現瓶頸,可能引發大規模衝突。這是慕尼黑會議發出的警告,而人們對這一危險無法視而不見。這一危險程度甚至超過在東中國海發生戰爭的可能,雖然後者最近一段時間來在各處受到炒作。在東海,中國同日本都在以刺耳的腔調爭論島嶼主權,因為它們的歸屬問題一直尚未澄清。但為了它們,亞洲兩個最大的經濟強國不會發動戰爭。

湄公河上的寮國漁民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而戰爭的發源地將會在未來牽動亞洲乃至世界的神經,它位於東海以西4000公里的地方,遠遠高出海平面。

亞洲的多條河流發源於中國

這就是喜馬拉雅山。亞洲大陸幾乎所有重要河流都發源於中國。湄公河發源於西藏,先流經中國,經過緬甸和泰國邊境後進入寮國和柬埔寨,最後在越南的湄公河三角洲匯入南中國海。然而,氣候變暖,導致西藏高原的冰川減少,湄公河的流量也在年復一年地減小。與此同時,人們對飲水的需求在上升,因為該地區不僅人口在上升,而且也越來越富裕。

現在就有鄰國在抱怨中國將水資源過分佔為己有。自然中國領導人首先考慮的是國民的利益。中國在湄公河畔修建了多處大壩和水電站,向那些還不甚發達的以東地區供應電力能源。一個巨型工程可能在不久的將來導致更少的河水流量跨境流入東南亞國家。

南水北調入京城

中國的華北地區乾旱缺水。迄今,那裡使用的水多半來自地下,但是,因過度採水,華北的地下水位下降十分嚴重。這是啟動南水北調工程的原因,這個工程動工已有10年歷史。它也向北京提供水飲水,而水源則是來自喜馬拉雅的冰川雪水。由此,喜馬拉雅事實上成了全中國唯一的清潔水水源!因此,北京必須仔細考慮,向誰開放或是關閉這一巨型水龍頭。

北京街頭送水小夥圖片來源: AP

一方面,各方都重視穩定的貿易關係,密切的經濟交往一向是最重要的反戰原因,反對中國同鄰國發生重大衝突。不過,一旦關係到生死存亡的獲取水源的問題,即便是以上貿易原因也將失掉說服力。一旦衝突真的發生,東南亞國家開始時將不敵強大的中國,但如果他們在同水危機進行的鬥爭中團結起來呢?也許還聯手高度武裝的印度?更何況,印度的大半水源也來自喜馬拉雅山脈。想到這幅情景,北京可能會不寒而慄。雖然氣候變暖已是刻不容緩,但各方仍有時間作出反制行動。對於他們,首要的任務是,必須盡快學會節儉使用這一星球上的所有重要資源。

德國之聲專欄作家澤林(Frank Sieren)已在中國生活了20年。

作者:澤林 編譯:李魚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