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環境指數 德國名列前茅
2012年10月22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工業製造業在本國起著舉足輕重的決定性作用,除了德國之外,這種情況在傳統經濟國家中屈指可數。德國工業產值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3%。只有日本和韓國可以達到這個水準。
德國經濟研究所本周一(10月22日)發表的調研結果顯示,對於工業產業投資人來說德國是一個十分有吸引力的國家。德國經濟研究所在45個國家,就各國的工業投資環境進行了考察。1995年德國在這份排行榜上排名第14,而2010年前已躋身第5名。德國經濟研究所所長許特爾(Michael Hüther)把德國工業歸類為"增長強勁"的行業,他強調說,在所有工業大國中,只有德國能歸到這類當中。投資環境優勢大
德國適合投資的種種優勢中,其中一個重要因素無疑是十分完善的基礎設施。而鼓勵創新、開放市場、防止形成壟斷這些特點都是德國行業競爭機制的優點。另外德國擁有高素質的勞動力,特別是在技術和工程領域人才濟濟。而德國市場中積極保護智慧財產權的強烈意識,充足的、高效的供應商,穩定的原材料和能源供應也都能為德國加分。
不過德國能源和電費價格的提高也會給德國減分。許特爾表示,德國向可再生能源過渡需要的相關投資成本,也會引起了許多問題。因為企業的生產成本很可能因此變高。
有優勢也有弱點
許特爾補充道,作為投資地點,除了能源轉型會增加成本之外,德國還有其他的一些成本弱勢。比如每小時的勞動力成本,金融稅收的負擔和達到環保標準所需的成本花費:"在調查的45個國家中,德國在這方面的得分比平均值低了29%,這方面德國應該努力去改善。"
而這份排名中最適合投資的工業地點是美國,名列第一。相對來說在美國投資工業,政府對這方面的規定條例並不繁瑣。除此之外,美國還提供了巨大市場,有大量的潛在客戶群。
瑞典、丹麥和瑞士排名都在德國之前。與工業大國相比,新興國家如巴西、俄羅斯和中國發展勢頭強勁。而債務國家希臘、義大利和葡萄牙在排名中遠遠落後的情況讓人擔憂。
中堅力量
在歐洲國家中,義大利和法國一樣,最近幾年加快了轉變為一個以服務業為主的經濟體的腳步。許特爾表示,關於服務業的重要性德國已經作了足夠的討論:"德國沒有採用這種模式,所以很可能是基於這個原因,德國的中小型企業才得以在當地結構清晰地打下產業基礎並得到發展。"
特別是少於500個員工的中型工業企業在德國是主力軍。在德國,有500萬人在工業行業裡工作,其中有400萬人在中型企業就職。在過去幾年中這些企業國際化的趨勢不斷加大。這些公司不僅僅出口他們的產品,並且還提供相關服務和維修。不過對出口的依賴同時也是一個弱點。如果全球經濟在未來一年繼續降溫,德國工業界可能也會受到負面影響。
作者: Sabine Kinkartz 編譯:文木
責編:葉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