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無美國支持很難改革貨幣基金

2014年3月23日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周日在清華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如果美國不同意,她將無法推動加大新興國家在該機構表決份量的改革。

China IWF Wirtschaft Finanzkrise Christine Lagarde in Peking
拉加德2012年在北京圖片來源: dapd

(德國之聲中文網)今年1月,中國呼籲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堅持給予新興國家更多表決權的許諾。此前,美國國會拒絕了國際貨幣基金的歷史性改革方案。

這一來自中國外交部的表態是向美國發出的間接批評。目前美國依然是國際貨幣基金最大、也是最有權勢的會員。今年1月,美國國會未能通過旨在推動國際貨幣基金改革即增資法案。

2010年,國際貨幣基金推出改革方案,因美國是最大的出資國,該方案必須得到國會的表決通過。改革計劃將提升中國為該組織的第3大會員,並降低歐洲國家在理事會的表決權。

國際貨幣基金總裁拉加德周日在北京清華大學發表演講時說,完成這一程序,通過立法,是美國的事情。"這不是我能做的。"

美國國會山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她補充說,她希望新興國家能夠在國際貨幣基金得到更多發言權。

只有美國具有控制性表決權

不過,沒有美國的認可,投票權的改革很難進行,美國是國際貨幣基金內唯一一個擁有控制性表決權的國家。

因2012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有關的國會立法被推遲。後來,美國財政部從去年3月開始將該法案送入議會程序,並分成了幾個步驟。但美國政府的法案卻遭遇一些共和黨議員的反對。也有些議員擔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拯救歐元的能力,他們認為該組織的貸款現已面臨風險,因此建議國會不要對該組織改革議案操之過急。

發展中國家對貨幣基金缺乏信任

一直以來,發展中國家以懷疑的眼光看待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上世紀90年代初期,該組織促進後共產國傢俬有化轉型,這在一些國家形成災難性後果。數年後,因推行預算緊縮政策,一些亞洲和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雪上加霜。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權力結構還是1944年的產物。當時,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即美國及其盟國創建了這一特殊的框架。

來源:路透社 編譯:李魚

責編:文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