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澳洲金融評論》6月25日報導,拒絕為台灣改名而「冒犯」中國的企業,可能因此不受邀參加今年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博覽會將於11月5至10日在上海舉行,外資企業視之為進軍中國龐大市場的良機,澳洲貿易部長計劃率領過百家澳洲出口商參加。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也會親身出席會議,中方宣傳這次是習近平履行承諾開放市場的重要一步。但是報導指,中國政府消息人士透露,曾經在更改台灣名稱等敏感議題上冒犯中國的企業,很可能不在受邀之列:「如果你不遵從中國的規則,我們不會容許你參與此活動。」
「只能包容」?
在華商界人士對此不感意外,有專門協助外資企業在中國營運的顧問公司坦言:「我們只能夠包容。」在中國有業務的澳洲企業表示,目前沒有接到澳洲政府的指示。他們也不太擔心,因為許多參與博覽會的企業經營紅酒、牛肉、奶製品進口,敏感性較低。不過前車可鑑,他們會警惕談論台港澳和西藏等中國主權問題的後果。
上海政府新聞辦並沒有正面回應《澳洲金融評論》的查詢,只是指示記者參考博覽會的參展商條件。博覽會網頁站寫道,超過160家全球500強企業和行業領袖已經簽訂參展合約,並列出受邀企業的三大條件:追上國際先進水準、堅持普遍性和代表性、擁有一流國際標準。
分析認為中國愈來愈趨向利用經濟實力,迫使外國政府和企業跟隨其政治意識形態。中文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客席教授林和立表示:「過去兩至三年,北京在軍事、商業和文化等面向,向台灣施加壓力。所以中國利用博覽會變本加厲也是預料之內,因為這次涉及更多跨國企業。北京認為她可以欺凌這些跨國企業,除了美國和日本以外。」他指出,除非如美日公司一樣,該國政府告訴他們不要屈服於壓力,其他國家都想遠離中美日之間的政治游戲。「大部分跨國企業都不想捲入以牙還牙的對抗中,很自然地傾向採取最容易的解決辦法,遵從中國的要求,即使它們可能不太合理。」
日航改一半成折衷辦法?
中國民航局早前發信給44家外國航空公司,禁止他們把台灣、香港、澳門列為國家,而要改稱為中國一部分,及後甚至演化成中美外交舌戰。縱使如此,日本兩家龍頭航空公司--日本航空和全日空還是在6月12日宣佈跟隨英航、加拿大航空等,把台灣改稱為中國的省份。不同的是,這個改動只出現在中文版網頁,至於包括英文、日本等其他語言版本的頁面上,台灣還是列為國家。
美媒《商業內幕》(Business Insider) 報導,日航發言人回應日媒時表示:「我們選擇了令用戶容易明白和接受的表達方式。」全日空發言人也說,希望網頁使顧客更易理解和接納。這種折衷的做法可能成為外國企業的參考,在安撫中國政府和避免受罰的同時,也不會過度妥協。
這股改名風暴席捲多個行業,Gap、Zara、萬豪(Marriott)等都紛紛在今年改名,萬豪甚至因為「違規」而被罰關閉網站一星期,最後要公開道歉。中國民航局更向美國航空公司發出最後通牒,要求在今年年中前修改台灣名稱。此前也有報導稱當局可能懲罰「違規」航空公司,把其訂票系統下架。
李芊(綜合報導)
面對中國官方提出的要求,包括德國漢莎航空公司在內的諸多德企已經乖乖「合規」,在網站上將台灣、香港和澳門視為中國的一部分。那排名前十的德國企業目前是如何處理這三地的名稱呢?
圖片來源: DW根據美國《華盛頓郵報》曝光的中國民航局發給美聯航(United Airlines)的信件,中國官方要求相關企業網站在「國別」或「國別(家)/地區」選項中,不應將台灣或台灣地區與中國並列,不得出現「中國、香港、台灣」並列。台灣應稱「中國台灣」或「中國台灣地區」。網站中的中國地圖須包含台灣,港澳台與中國應用同樣的顏色標識。
圖片來源: Reuters/L. NastroSAP目前是德國最值錢的公司,公司市值已經超過1180億歐元。這家歐洲最大的軟體開發企業主營業務為企業資源管理軟體。在中國市場的業務廣泛。公司德國總部的主頁上,台灣、香港和中國被並列顯示在「國家或地區」的選項欄裡。進入台灣的專屬頁面後,右上方顯示國旗的地方也會出現台灣的青天白日旗。
圖片來源: Sap.com西門子憑著目前將近1000億歐元的市值在DAX排名第二。公司在機電和電子領域具有領先地位,業務深入能源、醫療、工業及基礎設施建設領域。在公司的全球網站上只有「地區」這個概念。其中,「中國」和「香港澳門」以及「台灣」並列存在,不符合中國官方的要求。
圖片來源: Reuters/M. Dalder拜爾股份集團是德國製藥和化工領域的傳統老牌企業。世界500強之一,最著名的產品是阿司匹林。目前公司以900多億歐元的市值在DAX排名第三。公司網站上,「中國」、「台灣」和「香港」在「亞太地區」一欄選項中並列出現,同樣不符合中國官方的要求。
圖片來源: Bayer AG把中國視為「第二故鄉」的大眾公司以870多億歐元市值排名DAX第四。它對中國市場的依賴性已經是眾所周知的事情。集團主頁上的地圖很「聰明」,沒有對不同國家使用不同的顏色。但在城市的標示上,上海對應的國家是「中國」,而台北對應的則是「台灣」。
圖片來源: volkswagen.de安聯是德國最大的保險公司,以860多億歐元的DAX市值位居第五。通過和中國中信信託投資有限公司合資立足中國市場,在台灣也有非常廣泛的業務。公司的德語主頁將中國、香港和台灣並列放在「地區/國家」的歸類中。
圖片來源: allianz.de從營業收入上來說,有150年歷史的巴斯夫是世界上最大的化工企業。在DAX的榜單上以820多億歐元市值位居第六。公司在主頁上提供的區域轉換功能中,同樣將中國、香港和台灣並列。
圖片來源: BASF SE作為DAX市值前十榜單上的第二家車企,戴姆勒以730多億歐元市值排名第7。這個同樣把中國視為「第二故鄉」的德國老牌豪車製造商如今已經大約有10%的股份握在吉利老闆李書福的手裡。所以集團公司的網站非常「合規」,也就不太令人驚訝。在香港、台灣後面都打上了「中國」的標識。
總部位於波昂的德國電信,在高度寡頭壟斷的中國電信市場上無法有何作為。只在上海開設了為企業客戶提供雲和高性能網路服務的T-Systems公司。在台灣、香港和澳門都沒有直設分公司。所以這家DAX市值排名第8的德國企業在T-Systems的業務網站上只有「China(中文)」的地區選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 Baumgarten在中國擁有全球第二大研發網路的寶馬,對中國市場同樣十分重視。除了集團大佬不斷拜訪中國以外,這家DAX市值排名第9的德國車商在集團網頁的國家選項單中沒有囊括香港、澳門和台灣,只有中國這一概念。在DAX前10名的德國車商中是最「合規」的一家企業。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 Gebert德國馬牌(又稱大陸集團)這家DAX市值第10名的德國企業以輪胎製造起家,目前已經是一家能夠提供多元產品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在中國大陸地區擁有20多個分支機構,在台灣設有2個。雖然公司在香港也有分支,但網站在「國家/地區」的選項中沒有提供「香港」這一選項。「台灣」則和「中國」為並列存在的選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O. Spat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