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自拜登2021年上任以來,北約擴大了規模,並在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問題上了聯合了大部分陣營。此外,美國與澳洲和英国缔结了新的三方防務條約,加強了與澳洲、印度和日本的四方安全對話。雖未明言,但這些都是對咄咄逼人的中國做出的明確回應。
如今,拜登又通過與日、韓領導人歷史性的三方峰會 深化了美國的夥伴關係網,並向對手發出了一個堅定的訊號。在現有的美日及美韓安全同盟的基礎上,美國計劃在所有領域開展多年期三方軍事演習,同時進行訊息即時共享,開通危機熱線。
拜登政府堅信夥伴關係的核心地位 美國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副主任喬恩‧阿爾特曼(Jon Alterman) 說,在拜登的思維中,聯盟具有重要地位:"本屆政府堅信夥伴關係不僅僅重要,而且具有核心地位。"
阿爾特曼說, 夥伴關係可以增強其他國家對美國發展方向的信心,美國目前面臨的挑戰是,所有合作夥伴都記得上屆政府,他們看到了民調數字,對美國兩年後、五年後或十年後的情況完全沒有信心。
上任總統川普曾大聲質疑聯盟的價值,堅稱德國和韓國等國沒有為美國的駐軍支出足夠的費用,並嘲笑北約對所有盟國的共同防禦承諾。目前川普正尋求再次入主白宮。最近的民調也顯示,對美國向烏克蘭提供軍事援助的支持度有所減弱。自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來,美國向烏克蘭提供的軍事援助總額已達430億美元。
在大衞營峰會的新聞會上,當被問及川普时,拜登表示,其前任的 "美國優先政策,遠離世界其他國家,使我們變得更弱,而不是更強"。 拜登說:"美國的強大是因為和我們的盟友及聯盟在一起,這就是我們經久不衰的原因。"
上任總統川普曾大聲質疑聯盟的價值圖片來源: Butch Dill/AP/picture alliance 在歐洲,美國幾十年來一直在北約框架下領導共同防禦;而在拜登認為至關重要的亞太地區,華盛頓則與日本、韓國、菲律賓、澳洲和泰國各自结盟。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日韓之間的歷史宿怨。不過,韓國總統尹錫悅解決了圍繞日本強征勞工受害者賠償問題的爭端,韓日關係翻開了新的篇章。
尹錫悅、岸田文雄和拜登表示,他們對 "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 "有著相同的看法,這既是對中國在亞洲"秀肌肉"的暗示,也針對烏克蘭戰爭。日本和韓國一直是非西方的重要的烏克蘭的支持者。
"亞太小北約 "? 中國則譴責大衞營倡議,官媒稱美國正在通過打造 "亞太小北約 "來加劇緊張局勢,儘管美日韓三方並沒有共同防禦承諾。
一年前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中國領導層或許抱著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期待新總統一改川普任性好鬥的風格,華盛頓能與北京重新對話;另一方面又擔心民主黨人上台後,其原本對華不友好的路線讓目前的對抗勢態加劇。這一年來,美中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圖片來源: Bildagentur-online/Ohde/picture alliance 2021年2月10日,拜登在上任3周後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兩人就新冠疫情丶氣候變化及防止武器擴散等議題交換意見。拜登還談及中國經濟政策丶香港丶新疆人權丶對台施壓等美方關切話題。習近平則表明,台灣丶涉港涉疆等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謹慎處理。9月初,兩人再度通話,華盛頓方面稱,拜登傳達的訊息是,美國希望確保「動態保持競爭」,在未來不會出現任何情況使雙方轉向「無意的衝突」。11月16日,習近平與拜登首次影片通話(圖),從公開報導看,議題及相關表述並未超出之前兩次通話的范疇。
圖片來源: Jonathan Ernst/REUTERS 中美官員3月18日在阿拉斯加舉行拜登上任後兩國首次高層會談,參與者包括中國外長王毅、國務委員楊潔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會談明顯帶有對抗氣氛,美方表示,如果中國希望重建雙邊關係,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楊潔篪則批評華盛頓進行長臂管轄,王毅警告美國將無法「遏制」中國。會談被媒體形容為「各說各話」、「針鋒相對」,最終「不歡而散」。
圖片來源: Frederic J. Brown/REUTERS 2021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高層會晤前夕,華盛頓宣佈對包括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內的24名中國大陸及香港高官進行制裁,禁止金融機構與其發生業務往來。美方稱制裁原因是北京方面持續打壓香港的政治自由。中國全國人大此前通過決議,對香港的選舉制度進行改革,被認為使香港民主派參政參選空間進一步壓縮。北京回應稱會「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 拜登上任後,美國擴大了對中國公司的制裁名單。2021年6月4日,拜登簽署一項行政令,自8月2日起禁止美國人交易首批包括華為,中海油等59家中國公司的證券。11月,美國延長對中國「涉軍企業」投資禁令,延續川普时代的措施,禁止美國實體投資被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國公司,並對原有名單作了更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M. Schiefelbein 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圖)於7月25日至26日訪問中國,在天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外交部副部長謝鋒等官員會談。此次會晤氣氛也並不融洽。謝鋒指責美國應為兩國關係陷入僵局負責,並敦促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方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等。舍曼在會談中強調,美方不希望讓「激烈和持續的」美中競爭「轉變為衝突」,美國希望確保通過「護欄和界限」,「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
圖片來源: Phoenix TV/AP Video/picture alliance 9月底,滯留加拿大3年的華為前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與美國檢方達成協議,將針對她涉嫌銀行欺詐一事撤銷起訴,孟隨後獲釋回到中國。幾乎與此同時,在孟晚舟被捕後不久在中國被逮捕並被押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得以獲釋回國。美國政府對此表示歡迎。這被稱為中、美、加三國之間一項高風險的「換囚」活動。 有評論稱這項進展有助於緩解中美緊張關係。
圖片來源: Jin Liwang/Xinhua/AP/picture alliance 2021年裡,中美分別任命了駐對方國家的新大使。接替崔天凱任中國駐美大使的是秦剛。拜登則任命本已退役的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圖)任駐華大使。兩人均為資深外交官,有豐富的政府工作經驗。伯恩斯雖沒有太多中國經歷,但被視為穩健、務實。秦剛也被視為謹慎型丶而非「戰狼式」的外交官。
圖片來源: Rod Lamkey/CNP/picture alliance 11月16日習近平與拜登線上峰會後,中國官媒和美國國務院當天證實,中美將放寬對來自對方國家記者的簽證限制。自2020年初川普政府將部分中國駐美媒體列為「外國使團」後,雙方均對彼此駐地記者進行限制。華盛頓要求中國官方媒體駐美機構削減60名中國籍雇員,並限制中國籍記者簽證,而北京則驅逐了《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華盛頓郵報》的11名美籍駐華記者。之後,許多新申請中國簽證的美國媒體工作者也無法順利取得記者簽證。中美兩國現相互保障現任常駐記者在遵守防疫規定前提下可以正常往返對方國家。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Y. Bogu 12月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禁止進口來自中國新疆的商品。未來不管是全部或者部分在新疆製造的商品,都會被預設為涉及強迫勞動丶不得進口,除非公司能夠提出「明確和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其供應鏈中沒有強迫勞動,則可有機會上訴。
圖片來源: VCG/imago images 12月6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將對2022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即美國官員將不會出席北京冬奧。理由是「中國在新疆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丶反人類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 中國大使館發言人批評美國此舉是將體育政治化,表示:「事實上,沒有人關心這些人是否會來」。不過12月底有媒體報導,美方為數十位為奧運團隊提供支持的中低階官員向中國提出簽證申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月19日證實,中方已經向美方由政府官員組成的團隊部分成員審發了相應簽證。
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威爾遜中心(Wilson Center)亞洲項目代理主任後藤志穗子(Shihoko Goto)懷疑這三個國家是否有集體自衛的願望,但認為他們的新合作增強了現有的聯盟關係。"作為一根單線,可能很薄弱,但交織起來實際上就會非常強大。"
拜登還與對中俄感到擔憂的國家進行了雙邊接觸。他說,他計劃不久後出訪越南 ,以促進與越南的關係,目前,越南與北京的關係非常緊張。
但作為拜登重要賭注之一的印度則一直堅守其不結盟的歷史立場。本周,印度還將與俄羅斯和中國一起參加新興經濟體的金磚國家峰會。
此外,川普也並不是未來唯一的不確定因素。在韓國,尹錫悅只有一個任期,到2027年結束。
新美國安全中心(Center for a New American Security)副高級研究員金杜妍(Duyeon Kim)說:"如果下一輪選舉中韓國產生一名極左派總統、日本極右翼領導人當選,或者甚至是川普以及像他這樣的人在美國獲勝,那麼他們中的任何一個人都可能破壞三國目前正在進行的所有有意義的、艱苦的工作。"
(法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