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治北美

拜登時代到來 歐洲期盼「夥伴關係新起點」

2021年1月24日

美國新總統拜登入主白宮,歐美是否即將重修舊好?觀察家們一致認為,拜登執政後許多情況會好轉,但並不是一切都能有所改變。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歐洲必須成為更具吸引力的夥伴。

Joe Biden bei Donald Tusk
拜登能否給美歐關係注入一劑強心針?圖片來源: Reuters/F. Lenoir

(德國之聲中文網)歐洲對美國新任總統拜登滿懷期望:歐盟高層最期待的莫過於恢復跨大西洋關係。歐洲理事會主席米歇爾(Charles Michel)向拜登提議建立新的「創始條約」以創造更美好的世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Ursula von der Leyen)則表達了「美國重返志同道合的國家圈子」的希望。

這位德國人還提出了幾個雙邊新合作下可涉及的領域:為了保護氣候應該建立「綠色技術聯盟」,並針對排放交易進行跨大西洋合作;她也期待美國加入旨在公平分配疫苗的「新冠疫苗獲取機制」(Covax);在川普的社交網路帳號被封後引起激烈辯論的網路監管議題上,馮‧德萊恩希望建立一個「共同貿易與技術委員會」。此外她還強調:「幾個小時後,川普总統或將成為歷史。但他的支持者依然存在。」

歐洲正在希望與擔憂間游移。一方面,期望與華盛頓的關係正常化,早日修復跨大西洋關係;另一方面,歐洲也擔憂,面對陷入分裂的美國,拜登是否還能顧及外交政策,這對歐洲又將造成何種影響。

法國歐盟事務部長博納(Clément Beaune)心知肚明,「歐洲應該扛起更多責任」。他指出,即使拜登政府上台,戰略自治的概念也不會失去重要性。他表示,「歐洲應該自行定義其價值及利益。當然不是要與美國對抗,我們應該共同努力。」無論如何,他希望在氣候保護、安全和貿易政策方面能更好地合作,「這一夥伴關係需要一個新啟動。」

自主戰略不是髒話

法國總統馬克宏針對歐美關係所提出「自主戰略」這一概念,似乎是在外交政策上與柏林和華沙劃清界限。作為馬克宏的緊密盟友,博納試圖為這個概念做出解釋稱:歐洲當然不會忽視與美國或北約的關係,但是「美國將會繼續要求我們更自主,承擔更多責任,例如增加國防支出。」

法國歐洲事務部長博納:「這一夥伴關係需要重新啟動」圖片來源: Petros Karadjias/AP Photo/picture-alliance

在這個語境下 ,博納為備受批評的歐中協議做出辯護:「認為歐盟無權自行簽署協議,這是奇怪的想法。」他指出,該協議並非針對新任美國總統,「歐洲應該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在各個方面承擔責任」。

拜登政府上任後,法國政府似乎有意延續該國傳統,堅持提倡更多的歐洲獨立性,並對跨大西洋關係持審視懷疑的態度。

歐洲必須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

歐洲外交關係委員會柏林辦公室負責人普爾吉裡(Jana Pulgieri)指出,歐洲應該果斷與川普政府徹底決裂:「經歷了艱難的4年,我們將再次團結在一起,並張開雙臂歡迎新任總統。」歐洲傳遞這一訊息並表達積極合作的意願,在內政上對拜登也具有重要性:「我們不是附庸,時光也無法倒轉,但是我們必須向這個政府表明:歐洲致力於多邊主義,而且有意承擔更多任務。」

普爾吉裡指出,拜登面對龐大的內政挑戰,若歐洲能接手部分議題--例如臨近國家白俄羅斯局勢,拜登將對此表示歡迎。她說,「我們應該成為解決方案的一部分,而不是問題的一部分。」普爾吉裡贊同歐洲建立一定程度的戰略自治,以借此成為更佳的夥伴。她指出,「法國擔憂歐洲的雄心再次沉寂。德國則對拜登的險勝以及美國可能不會永遠都在的認知感到不安。」她表示,有鑑於此,歐洲必須要變得更強大,並且更積極爭取美國這個夥伴。

分裂的美國:直到一月中旬,川普支持者仍在抗議拜登當選圖片來源: Eric Miller/REUTERS

在拜登上台後,歐洲首先應專注處理「簡單議題」並快速做出成績。普爾吉裡建議從氣候政策、伊朗談判、北約角色等方面著手:「夏初時北約將舉行峰會,屆時應該發出取得突破的訊號,並提出一個新的戰略概念。」她表示,貿易政策是棘手議題,只能緩步邁進,至於歐中協議,「我們無論如何必須消除對華政策的不利開端。」

跨大西洋夥伴關係新游戲

歐洲議會綠黨議員比蒂科費(Reinhard Bütikofer)也認為,歐中協議的時間點並不理想:「我們應該有一個更好的起點。」他表示,這並不意味著要徵求美國的同意,而是雙方在此議題以及其它許多問題上應共同合作。從戰略角度考量,歐洲人在面對中國時單打獨斗缺乏意義,幸好目前還有充裕的時間能坐在桌前討論。因為協議將在歐洲議會批准後才能生效,在此之前仍有許多討論空間。

比蒂科費認為,歐洲未能及時向北京、華盛頓以及世界其它國家發出重要訊號:「如今出現新局面,跨大西洋夥伴關係將復甦。」除此之外,這名綠黨政治家認為,當前首要的議題是氣候政策,接著是貿易及安全政策,「我們必須齊頭並進。」

噩夢終結?

卡內基歐洲研究所的鄧普西(Judy Dempsey)指出,拜登政府為歐洲帶來的第一個轉變是「終結川普对歐洲的漠視」。她還表示,拜登瞭解歐洲,也很熟悉梅克爾。鄧普西認為,歐洲在安全和防衛政策上將面臨更大挑戰,同時也有機會重新啟動有關核武器控制的談判。

圖片來源: Johanna Geron/AP/picture-alliance

歐中協議:對華政策的糟糕開端?

鄧普西提議應擴展跨大西洋關係,以便同其它民主國家更密切合作,與加拿大以至日本等國就安全、防衛和貿易戰略達成一致,對抗中國、印度和拉丁美洲。她預測歐洲可能會退縮,但隨著華盛頓和布魯塞爾重啟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關係協定(TTIP),西方國家將有更多活動空間,建立共同的透明度和投資規範、價值與規則。但她認為,只有當人們試圖瞭解是什麼因素推動另類右翼運動及民粹主義,並對社群網站進行監管,才能真正擺脫川普带來的噩夢。鄧普西指出,專制政權會利用網路攻擊或資助此類運動來動搖民主: 「川普政府展示了民主機構的脆弱性,同時也展示了其實力。至於川普会留下什麼樣的政治遺產,暫時還難下定論。」

 

© 2020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