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拜訪艾德諾故居

2009年7月26日

艾德諾被稱為德國歷史上繼俾斯麥之後最偉大的政治家。他領導德國在戰後走上復興之路,建立了民主制國家,在滿目瘡痍的德國土地上開創了經濟奇跡,重新樹立德國在世界外交舞台的威信。可以說,艾德諾開創了德國全新的歷史篇章。德國之聲帶您走進艾德諾故居,去更深入地瞭解這位聯邦德國的開國元勳。

位於波昂郊外雷多夫村的艾德諾故居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艾德諾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波昂/科隆地區度過的:他在科隆出生並度過了童年時光,後來又出任那裡的市長,成為德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大城市市長。而他在波昂學習過法律,後來又作為聯邦德國總理一直生活在這裡,直到1967年在波昂郊外巴德霍內夫鎮的家中病逝。

艾德諾1956年訪美圖片來源: dpa/pa


記者此行的目的地正是波昂郊外的艾德諾故居。從波昂坐地鐵,不多會兒就來到艾德諾故居所在的雷多夫村。村子依山而建,艾德諾故居就在山腰上。


倘若不是有沿途指路牌的指點,很難找到艾德諾故居,因為它的外表並不出眾。艾德諾一家是1935年搬到這個地方來的。此前,由於艾德諾不肯同納粹合作,因此不僅被撤銷了職位,還一直深受迫害,一家人過著輾轉游離的生活。為了遠離殘酷的政治鬥爭,保護家人避開納粹的迫害,艾德諾最終選擇把家安在這裡。他先是租用了附近一套房屋,隨後又購買了這處地產並讓人建造了這幢房屋,而自己則親自參與房屋的設計和裝修。艾德諾一家在經歷長期的輾轉游離的生活之後,終於在這裡定居下來。


從風水或是美學的角度來看,艾德諾故居依山傍水,地理位置都極佳:屋後是著名的七峰山,傳說中勇士斗巨龍的龍岩山就位於屋子的一側,而屋前不遠處則流淌著萊茵河。儘管地處波昂郊外,但從這裡到波昂甚至科隆都很方便,是鬧市中的一方淨土。艾德諾把家搬到這裡,既保護家人不受納粹迫害,又可以時刻關注政治、關心國家的命運,可見他選址時煞費了一番苦心。

艾德諾1967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本來名不見經傳的雷多夫村因為艾德諾故居才變得有名起來。每年都有超過3萬人到這裡參觀。在談到參觀者們來這裡的原因時,導游舒爾女士說:"參觀者們來這裡,是想感受艾德諾的精神。因為艾德諾代表了一個時代,他經歷了從二戰前到二戰後的德國歷史。參觀者,尤其是有過類似經歷的老年人,對於艾德諾是如何度過這些艱苦歲月的表示出極大的興趣。"


艾德諾去世後,他的七個子女將這套故居捐給了聯邦政府。上世紀70年代,艾德諾故居正式同遊人見面。1997年,德國政府和艾德諾基金會又在艾德諾故居下邊建起了一座紀念館,來回顧他不平凡的一生。這裡不僅有關於艾德諾的詳細歷史資料,還有許多珍貴的實物,例如艾德諾的書信、照片,以及艾德諾一生所榮獲的眾多勳章,甚至還有他日常生活中的草帽和修建花園的工具。參觀者將跟隨艾德諾一同走過他的童年和青少年時光,經歷德國兩次帝國和兩次共和國的社會變革,體驗戰爭的傷痛和感受和平的美好。艾德諾的時代是德國的一段"亂世",飽嘗戰爭和專制之苦的德國人痛定思痛,經過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將戰後滿目瘡痍的德國建設成為自由民主而和平富足的國度。這其中,作為聯邦德國第一任總理的艾德諾功不可沒。


紀念館背後一條小徑通向艾德諾故居。在納粹時期,這裡曾是艾德諾的避難所;而在戰後,這裡卻是指揮整個德國的大腦。艾德諾同政黨夥伴通過了聯邦德國第一屆政府的組閣意見。由艾德諾出任第一任聯邦總理、霍伊斯出任第一任總統的決議也是在此通過的。這幢貌似平凡的建築,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曾決定了德國的命運。出任聯邦總理的艾德諾同法國總統戴高樂一道促成了德法和解,讓兩個百年宿敵成為戰略合作夥伴。兩人私交甚好,艾德諾多次在此接待戴高樂。後人在屋外放置了兩人的雕像,來紀念他們的友誼和他們為兩國和解作出的貢獻。

艾德諾與女兒1958年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dpa


房屋門口是艾德諾家的花園,種滿了艾德諾喜愛的玫瑰。艾德諾曾讓身為建築師的女婿在院子建造了一座小亭,小亭是艾德諾親自設計的,他後來把這裡佈置成書房。退休以後的艾德諾在小亭裡完成了自己的回憶錄。記者想像著夜深人靜時,這個傳奇人物坐在燈下寫回憶錄,一抬頭,看見山下的萊茵河以及遠處波昂城的燈光,一定感慨萬千。


房屋一層是艾德諾家的客廳,仍保留了艾德諾生前的裝飾佈局。客廳裡有幾幅艾德諾第一任夫人留下的幾幅油畫,另外就是兩張桌子和數張椅子,都是很尋常的家具。值得一提的是桌上擺設的一把戰刀,那是艾德諾最後一次國事訪問時義大利贈送的禮物。客廳的牆頭有數盞艾德諾發明的照明燈。原來艾德諾看到夫人每次做針線活都要跑到室外去穿針,心疼之餘發明了這種由電池驅動的燈組,這樣無論是讀書寫字還是做編織都不用擔心室內光線太暗了。艾德諾一生熱衷於發明創造,他還發明過透明的烤麵包機,這樣人們可以把握烤麵包的尺度。為了幫助人們度過戰後困難時期,艾德諾發明了救急麵包和豆芽香腸。艾德諾也設計過不少園藝工具,例如帶壺蓋的水壺,這樣挑水去花園就不怕水灑在半路了。另外還有可放電1000萬的電刷。艾德諾原打算同企業合作將它應用於滅蟲,但測試結果讓人大跌眼鏡,電刷殺蟲的同時也可能殺死使用者自身。艾德諾的這項發明最終未能得到推廣。


作為政治家的艾德諾在發明創新方面的才能讓參觀者們大為驚嘆。來自下薩克森州的中學生瑪萊克和尤利亞對艾德諾的創意稱讚不已:"我認為他設計的花園和滅蟲器有意思極了",「他發明的燈也很有意思。"


艾德諾家的廚房也在一層,與普通家庭格局並無區別。飯廳和臥室位於房屋二層,佈置得也都很樸素。飯廳裡懸掛了兩幅油畫,分別是英國首相丘吉爾和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的親筆作品。艾德諾無意炫耀這些油畫,相反,因為對丘吉爾的作品並不感冒,他隨手把那幅畫撂在了儲物間裡,這讓丘吉爾一直耿耿於懷。艾德諾逝世以後,他的後人才把這幅畫重新掛回了飯廳裡。


艾德諾的臥室正朝著萊茵河谷地,視野很廣。臥室通常不對遊人開放。透過玻璃窗,記者看到臥室的佈置非常簡單,沒有任何可以稱之為"奢華"的裝飾品。艾德諾反對奢侈浪費作風,而他自己則身體力行。艾德諾紀念館的工作人員摩爾先生向我介紹說:"艾德諾因為出身普通市民家庭,因此很注重節儉。他為了節約粉刷裝修臥室牆壁的費用,用非常廉價的布來遮蓋牆壁。有時候他看著書就睡著了,台燈卻開了一宿,這讓他很惱火。為此,他發明了定時的台燈,這樣就不會再造成浪費。除非某種奢侈品是居家必需的,他才會使用。"


臥室牆角放置著一張普普通通的木床,這就是德國第一任總理每天休息的地方。也正是在這張床上,1967年4月19日,這位曾經叱咤政壇的人物,永遠閉上了眼睛。


艾德諾逝世後,整個德國都沉浸在悲痛中。德國人在科隆教堂為艾德諾舉行了隆重的哀悼儀式,隨後,艾德諾的靈柩由快艇沿著萊茵河運回雷多夫村,被安葬在了離故居不遠的墓地裡。在這裡,這位偉人終於可以享受永久的安寧了。

作者:趙翀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