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採訪 「統一法」第一提案人周洪宇

2004年12月28日

周洪宇,原本只是一個默默無聞的名字,但隨著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反國家分裂法」草案的消息出台,這個名字一時也開始被媒體一再提及。正是這位華中師范大學的教授,在今年三月向中國人大提交了「盡快制定國家統一法」的建議。德國之聲記者近日就「反國家分裂法」以及其它的一些相關問題,對周洪宇進行了專訪。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反分裂國家法」,台灣問題再次吸引國際目光圖片來源: AP

周洪宇今年是第一次當選為中國全國人大代表,在3月份的人大會議上,這位政壇新兵竟然一口氣提了19項議案,成為了當時的一大新聞,而他也得到了「周大炮」的稱號。在這19項議案之中,就包括目前台海兩岸的焦點話題──「反國家分裂法」。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周洪宇還透露了一個鮮為人知的內幕消息,「其實我原來是主張在今年的兩會上,希望所有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在我提出的制定國家統一綱領和國家統一法上連署,這樣反映大陸的全國人大代表的心聲,但是可能有的同志感覺到,這樣是不是太敏感,大陸的兩會是3月5日到3月15日,台灣的(總統)選舉是3月20日,會不會給國際上,給台灣有一種好像是干預台灣的選舉,所以就沒有采納我這個建議。後來國民黨是很微弱的3萬多票失敗了,後來有的同事開玩笑說,你當初要是這樣提的話,要是兩千多名人大代表和兩千多名政協委員形成這麼一種強大的輿論,同時在國際上造成強大的輿論,那台灣的選舉還真不知道鹿死誰手。那當然是後來開玩笑啦。」

12月17日,中國官方媒體報導,周洪宇所提的有關台海問題的法案進入了審議過程,不過當時,周洪宇的提案名稱是「國家統一法」,現在則改成了「反分裂國家法」。對於這個名稱上的變化,周洪宇似乎並不介意,「我認為這是一體兩面,也就是一而二,二而一的關係,國家統一法是主動的提法,反分裂國家法相對來說被動一些,兩者實質是一樣的。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前者好一些,因為在台灣問題上,我們還是採取主動,才能取得先機。不過現在草案能夠進入審議還是好的。總之,提了比不提好,早提比晚提好。」

在中國人大常委會審議「反分裂國家法」的消息傳開後,台灣方面和國際社會都立即作出了反應,美國方面只是言辭含糊的表示不希望看到台海任何一方做出破壞現狀的舉動。

台灣獨立,路在何方?圖片來源: AP

而台灣方面的反彈就要激烈的多,台灣陸委會主委吳釗燮表示,反分裂法是「企圖採取片面立法,為日後以武力侵犯台灣,片面改變台灣現狀找尋合法化藉口」。他呼籲中國當局三思而行,不要一再「錯估台灣人民愛好和平、反對軍事威脅的堅定意志。」台灣行政院陸委會所進行的民意調查顯示,73%的台灣民眾無法接受中共製定「反分裂法」。對於這些民調數據,周洪宇認為對於這樣的民調結果需要認真檢視,「這樣一個結果,是誰去做的民調,這個我想是可以討論的。因為不同的人去做的民調,他民調的範圍有多大,是不是認為是打壓(台灣),這個我想本身就是值得討論的。從我有限的經驗和接觸來說,倒不是說是打壓,台灣絕大多數人是希望維持現狀。維持現狀也不是要分裂,也不是說強烈要求統一。強烈要求統一的,和強烈要求獨立的,要求分裂的人,都不是最多數。比較多數的人是主張維持現狀的。現在大陸提出反『反分裂國家法』,它針對的對象並不是主張維持現狀的人。因此主張維持現狀的人沒有什麼擔心的必要。」

周洪宇在網路上擁有自己的網站「洪宇線上」,這也是目前中國大陸唯一一個全國人大代表的議政型網站。據周洪宇說,建立這個網站的最初目的並不是議政的需要,而是給自己所指導的博士生一個交流平台,但是隨著他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之後,「洪宇線上」也逐漸成為了他與「選民」交流的平台。

當初設立網站之時,他也並不是沒有顧慮,畢竟這在中國大陸還沒有先例,但最後他發現,在中國全國人大的網站中有香港地區代表的一個集體議政網頁,這也讓他最終放心設立自己的個人議政網站。周洪宇表示,自己的許多提案靈感也來源與此,包括「國家統一法」也是在與網友交流中得到了不少啟發。但是周洪宇也坦言,並不是所有提案都像「國家統一法」那樣能夠最後得以進入審議程序,比如他積極推動的「重新確立公民遷徙自由」的法案就沒了下文。「比如說,我在兩會裡提出來,要保障公民的遷徙自由,實際上我們五十年代憲法裡原來就保障公民的遷徙自由,後來這一條又不實施了。因為實行戶籍制度了,實際上就造成了城鄉的分割狀態,那麼我無非是要恢復五十年代的(制度),但是要做到這一條,現實難度非常大,如果真的實施的話,可能就會出現這麼一種情況,那就是很多農村的人可能大量湧入城市,但是就人大代表來說,雖然有些東西現在條件還不太成熟,但是作為一個方向還是要繼續的呼籲,為解決這個問題創造更多的條件。」

他提出的還有一個反歧視法法律提案,是根據大家的建議,要反對在就學和就業方面的各種歧視。

(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