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探訪經典大師亨德爾的足跡

2009年5月10日

德國作曲家亨德爾生前就已享有經典大師的名望。他譜寫的音樂新穎、富於感染力,在他後來定居的第二故鄉英國深受歡迎。和同時代的其他德國作曲家如巴赫等不同,亨德爾生前就享譽歐洲。如今,歐洲許多地方都有亨德爾中心,專門研究他的作品。今年是亨德爾逝世250周年。他的出生地哈勒市全年都舉辦各種活動,紀念該市最著名的子民。

Lucie Schneider所繪亨德爾肖像
哈勒市的亨德爾紀念館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 HB-Verlag

1685年2月24日,格奧爾格.弗里德里希.亨德爾(Georg Friedrich Haendel)出生在德國中部薩勒河畔的哈勒市,父親行醫,母親是牧師之女,比父親年輕30多歲,小亨德爾是他們的長子。他們家境寬裕,住房氣派。這棟房子後來就改成亨德爾紀念館。

年輕的亨德爾及其家人在哈勒市留下很多足跡。踏尋這些足跡,游覽哈勒這個生機勃勃、可親可愛的古老小城,自然別有一番情趣,比如城裡的新行宮就曾是亨德爾父親經常光顧的"工作崗位"。亨德爾所生活的年代,德國還屬於諸侯割據的時代,哈勒歸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公爵統治。公爵到哈勒就住在新行宮,亨德爾的父親因為醫術高明而被聘為御醫。從新行宮出發,經過大教堂胡同、大教堂廣場、克勞斯胡同,就到了亨德爾出生的故居。

創作於1740年的一幅亨德爾肖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亨德爾生前雲游歐洲列國,四處取經,再帶往八方,最後成為大英帝國的臣民。因此,在當今歐洲統一的大環境下,哈勒市借亨德爾逝世250周年之機,在他的故居隆重推出的新的長年展就特別因此而取名為"歐洲人亨德爾"。亨德爾故居基金會主席阿德隆(Philipp Adlung)介紹該展的設計構思說:"我們沒有像教科書那樣,依照時間順序,按部就班地介紹生平,而是一開始就突出了亨德爾放眼歐洲的維度。因此,我們在前廳放映的入門影片,就重點介紹了他在歐洲各國的足跡。這也是他和他的同代人很不一樣的地方。"

亨德爾從小就迷音樂,先是拿著鍋碗瓢盆敲,後來在姑姑的幫助下才有琴悄悄練,因為當時音樂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收入並不高,作為名醫而且是御醫的父親很不希望兒子走上音樂之路。

薩克森-魏森費爾斯公爵約翰.阿道夫一世定期請亨德爾的父親到30公里開外的宮殿來給自己看病。小亨德爾常常跟著一起去,有時還有機會在宮殿教堂的管風琴上即興敲打一番,有一次被公爵偶爾聽到。這位公爵還真是位伯樂,他馬上就發現小亨德爾的音樂天賦不凡,並督促亨德爾的父親支持兒子學音樂。

雖然父親並沒有全心全意地支持,但小亨德爾還是自己主動利用當地的所有機會,學習音樂、積攢經驗。魏森費爾斯的宮廷是當時德語區的音樂劇中心,富於創新精神的作曲家克裡格爾(Johann Philipp Krieger)就在那裡擔任樂隊指揮。

克裡格爾曾創作多部歌劇、以及2000多部康塔塔體裁的大型聲樂套曲。但小亨德爾的音樂啟蒙老師則是哈勒市場教堂的合唱隊主事兼管風琴師查豪(Friedrich Wilhelm Zachow),小亨德爾跟他學習有關作曲的基礎知識,還常在他的管風琴上練習。

亨德爾12歲喪父。雖然他後來還是遵照父親的旨意,進大學攻讀法律,但學得並不很專注。入學不到四個星期,他就跑到教堂兼任管風琴師一職,他的演奏引人注目。18歲的時侯,他就前往當時德國的歌劇中心--漢堡,一邊在歌劇院當小提琴手,一邊拜漢堡的許多著名音樂家為師,其中包括馬特松(Johann Mattheson)和凱澤(Reinhard Keiser)。恰恰是凱澤的歌劇作品使漢堡當時在歌劇界名聲遠揚。

亨德爾在漢堡勤奮作曲,譜寫各種體裁的音樂,還彈古鋼琴為歌劇伴奏。1705年1月8日,他還不到20歲,他的第一部歌劇《阿爾米拉》就在漢堡首演。這部歌劇完全是義大利風格的,而且將此風格發揮得淋漓盡致,音樂、編導、服裝、舞台設計都富麗堂皇,大獲成功。

哈勒市的亨德爾塑像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僅6個星期之後,2月25日,他剛過20歲生日,就推出了第二部歌劇《尼祿》。他對歌劇的執著由此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歐洲的歌劇中心是義大利。1706年,年方21歲的亨德爾便動身前往羅馬求學,並很快結識羅馬當時最走紅的音樂家,掌握了作曲精髓。當時的羅馬因被三年前的地震毀壞得厲害,教皇下令禁止上演需要舞檯布景的歌劇,因而清唱劇盛行。亨德爾自然入鄉隨鄉,也創作清唱劇,其中之一是《復活》。

清唱劇《復活》於1708年4月8日在羅馬首演即令聽眾折服。當時羅馬的教會首領在攀比、享受鶯歌燕舞方面,和其它地方的世俗諸侯並無兩樣。亨德爾就深受很多紅衣主教的青睞,為他們譜寫了科雷利風格的大協奏曲和無數康塔塔。

亨德爾譜寫的音樂,很有力度,音色獨特,和他人很不一樣,為他帶來了極大聲譽。他身在羅馬,卻接受歐洲各地貴族顯赫的委託,進行各種體裁的創作,其中最成功的作品是1709年為威尼斯創作的歌劇《阿格麗品娜》。一名非義大利人創作的義大利歌劇,竟然讓義大利觀眾如痴如狂,場間休息的時侯高呼"親愛的薩克森人萬歲",足見亨德爾有多麼成功。

哈勒的亨德爾故居現在推出的新展覽,從他功成名就的義大利,到他作為御用作曲家的英國,其紅線貫穿當年亨德爾在歐洲各地留下的足跡。最精彩的展品無疑是從英國借來的亨德爾手跡珍品。亨德爾故居負責人阿德隆說:"很遺憾哈勒本身沒有亨德爾的手本。英國現在借給我們三個月,其中包括整部歌劇、清唱劇的全套手本,太珍貴了,我們特別開設了一個珍寶室,以後這個房間就專門用來展出珍品。"

另一個展室讓人感覺置身巴洛克風格的劇院,台上正在演出亨德爾的歌劇,由大師親自指揮,只不過是剪紙剪出來的。亨德爾生前也喜愛好酒美食。從1624年起,他們家族在哈勒就擁有一片向陽山坡,曾經經營葡萄酒園。10年前,一對哈勒夫婦又開始在那裡種植一種最古老的葡萄品種,年年6月為哈勒的亨德爾音樂節提供亨德爾家族的地出產的葡萄酒。

作者:Sabine Wuttke/Dieter David Scholz/施彥

責編:樂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