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撫慰美國大哥受傷的心靈

丹尼爾-謝什克維茨2003年2月26日

伊拉克問題上,德國總理施羅德的和平主張實在讓布希不順眼。就在此時,德國最大的反對黨基民盟領袖梅克爾女士訪問美國,稱施羅德沒有資格代表全體德國人闡述對美國的立場。而反戰恰是大多數德國人的心聲,梅克爾在德國國內討罵,卻撫慰了大洋彼岸「美國大哥」那顆「受傷的心」。德國之聲記者評論道:

梅克爾說了美國人愛聽的話,至於是否代表大多數德國人的意見,對華盛頓來說是次要的圖片來源: AP

曾經有一段時間,德國政治家接二連三地來到華盛頓,那就是911.之後。而有些人則常將那個詞掛在嘴邊--毫無保留的團結。而現在,作為一名德國政治家,如果誰想公開表示站在美國一邊,則需要不小的勇氣。伊拉克危機目前已到了最後關頭,而梅克爾的訪美也恰逢德美關係面臨的嚴峻時刻。

梅克爾動身之前就希望能得到美國方面的諒解,在一份評論中梅克爾保證將維護德美友誼的連續性,並稱,聯邦總理施羅德沒有資格代表全體德國人闡述對美國的立場。這種做法是否恰當姑且不論。即使是一位反對黨領袖在出訪時也首先是一名德國人,因此她不應給自家抹黑。

此外,梅克爾受到白宮的接待,並非因為她好脾氣,而是因為她作為德國最大的反對黨的領袖參與德國的政治,並在伊拉克問題上與聯邦政府的意見背道而馳。布希政府抵禦住了這種誘惑,並未極力拉攏梅克爾。布希總統並未親自接待梅克爾,這符合慣例。從切尼到拉姆斯菲爾德,美國國會中幾位重要的決策人物都以恰當的方式接待了梅克爾,但這只不過是正常情況。假如不是因為目前正常情況對德美關係來說恰恰非同尋常,這本不值一提。而梅克爾一方也抵制住了向美國人獻媚的誘惑。她表現得頗具自知之明,並毫不忌諱向美國政策的某些方面提出批評,如鋼鐵關稅問題,或梅克爾的老本行--環境政策。

而在談到伊拉克問題時,人們注意到,這位基民盟領袖涉及到的是一個棘手的話題。因為即使是梅克爾本人也知道,聯邦總理在伊拉克問題上代表的是大多數德國人的意見。

向戰意已決的美國總統提供支持,此舉目前在德國無異於尋求政治上的自殺。但梅克爾畢竟成功地以令人信服的方式表現出與紅綠聯盟不同的立場。雖然戰爭總是該做為政治的最後手段,但在與獨裁者薩達姆打交道的過程中,人們從不能將戰爭完全排除在外--這就是梅克爾在華盛頓表述的立場。美國人喜歡聽到這一套,這至少是大西洋兩岸的最低共識。至於梅克爾的觀點是否代表大多數德國人的意見,這一點對華盛頓來說卻是次要的。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