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的第十個十分之一應該給上帝」(72)
2004年2月4日
1936年,弗利德黑爾姆的爸爸魯道夫成為西根市的西加斯金屬件廠股東和工程師。1947年,魯道夫在海格爾建立了自己的小金屬廠,取名為海洛。今天,海洛廠仍然存在著,屬於約阿西姆.洛,仍然以生產鋁導線和熨鬥板為業。
1961年,魯道夫.洛兩合公司宣告問世。同時在黑森州的裡特斯豪森開始了裡塔斯工廠的建設。爸爸魯道夫的主意很簡單:工業化需要越來越多的開關,而開關必須得到保護,也就是說通過開關箱(開關櫃)。洛家成了德國以生產系列開關櫃為業的第一家企業。
1974年,家族交接班,弗利德黑爾姆登基。一開始,真看不出這個小洛對辦企業有什麼興趣。他對讀書興趣也不大。中學之後,先是參加了強電電工培訓,此後,才決定通過業餘途徑攻讀企業經濟學。
然而,這位似乎不經意不得不進入商界的小洛卻辦成了大事,企業工作人員從300人發展到了9600人,營業額從2500萬歐元發展到了14億。裡塔爾工廠外現在還有了9家姐妹公司,當然都屬於洛氏集團。這個蓄著小鬍子、戴著眼鏡的小洛創造了令人嘆為觀止的發展速度。
小洛有許多這樣的言論:「富有的人面臨失去腳下土地的危險。」他自己則始終嘗試著不離開地面。「我相信上帝的引導」,是這種信仰引導著他去完成上帝交給他的使命。這位虔誠的新教教徒每年都捐款給公益性的組織,建立了基督教媒體基金會,贊助新教青年團體。
他的名言是:「作為一個基督徒,把他收入的第十個十分之一交給上帝是理所當然的。」這句話表明,他是個基督徒,但他更是一個企業家。他說的是第十個十分之一。他也呼籲公司員工捐款。聖誕節時他給每個員工送聖經,包括那些來自土耳其的員工。
他親自監督產品品質,把這也看成是上帝的要求,「我們必須比競爭對手更快更好。每天我們都要重新向顧客證明我們的領先優勢。」
長期不請假不曠工的員工在這家公司可以得到獎金。小洛的口號是「給貢獻以貢獻」。而在另一方面,員工如果長病假,公司會拿出一筆附加金來養他(她)。
跟SAP公司一樣,洛氏集團及其工廠多落在黑森州偏僻的小地方,比如赫爾波倫,西根,迪仁堡。但這也是大有好處的。在這些小地方,洛氏企業是最大的僱主,地方政府自然是既仰仗之,又支持之。
工廠的一切充滿了德國精神,公司司標方方正正,新廠房明亮而井井有條,產品長壽而牢固。典型的「德國製造」。今天,洛氏集團的產品單子已經變得很長。裡塔爾廠為康柏或戴爾生產電腦外殼,其它公司或出售精鋼板,生產保險櫃,變電裝置,或給汽車工業提供成型鋼件。
畢竟現在的日子不那麼好過了。不久前,弗利德黑爾姆.洛對一家報紙說:「我們現在也在為獲得每一個訂單而奮鬥。」為了節約成本,公司歷史上首次不再延長局部時間工的工作合同。小洛說:「這在道義上使我很痛苦。因為我本來的目的是創造工作位置。」
辦企業是受上帝委託,是為了創造工作崗位,然而小洛並非只是一個基督徒。他也有自己的享受,他最喜愛的是老爺車,「老爺車的技術和設計讓我著迷。」周末,這位聯邦鐵十字勳章得主有時開一輛老爺車出來,在黑森州的鄉村公路上,樹林裡馳騁,獲得另一種人生樂趣。
(平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