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中國孩子學習玩樂

2014年4月5日

中國希望擺脫世界加工廠的形象,朝創新的道路邁進。但專家認為,中國的填鴨式學習扼殺了孩子的創意和好奇心。部分家長因此尋找新出路,為孩子報名「學習玩樂」的新課程。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位於北京市中心一幢高樓底層的兒童游戲中心裡,孩子們坐在鋪著彩色地墊的地板上,伸手在裝滿樂高積木的大箱子裡翻找。與全球同齡的孩子無異,這些4到6歲的兒童有著天馬行空的想像力,他們用積木搭起飛機、汽車或彩色大房子。唯一特別的地方是,這些孩子正學習"怎麼玩"。年輕的女老師陳夢晴(音)在一旁進行指導。她表示:

"現在都是獨生子女,在家裡感覺特別孤單。大家都聚在一塊兒玩的時候,我們會一起合作搭建大型成品,鍛煉孩子的合作能力。"

中國的獨生子女不止要學習團隊合作和互助共享,家長還抱著其它的期望。一名母親表示:"我覺得玩也很重要,而且這個階段,孩子最重要的就是玩。與其用灌輸式的學習,不如在玩樂的過程中促發他們的靈感。"

中國的母親們如今有了不一樣的思維, 不像過去從小強迫孩子進行高強度的學習,她們發現寓教於樂的益處。培養孩子的創意成為新潮流,借此讓中國從"世界加工廠"發展成具創意和創新能力的工業社會。但"創意"應該怎樣學習? 專家認為,學校扮演著關鍵性角色。

應試教育扼殺創意

然而,迄今為止,中國的學校並不以極具創新力而聞名,應試教育和紀律才是日常的寫照。學童們死記硬背知識,獨立作業、批判性思考和個人創意的空間幾乎都不存在。

放學後的補習班裡,小學生們必須為了考得好成績以及下一次的入學考試進行填鴨式學習。與此同時,有關教育方式的辯論已經持續多年。部分人認為,嚴厲的教育體制使孩子成為學習機器,童年受到剝奪。

專家認為,應試教育扼殺了孩童的創意和好奇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首都師范大學教育學院的方平表示:"從考試的這種模式來講,在追求標準答案時,必然會造成個性或創造性的損失。"

私立補習班的周末數學課堂總是座無虛席,並非是因為孩子跟不上學校進度,而是因為家長擔憂他們無法成為班級中最優秀的學生。在國際評比中,中國學生的數學能力非常優秀。但該領域的教師們認為,孩子缺乏思考能力。

"為什麼孩子們的應用能力沒那麼強?"教師惠海哲(音)分析稱:"我們在孩子的腦中填滿知識,相信熟能生巧。也正是此種教育模式限制了孩子的思考。中國孩子的考試成績優秀,但卻缺乏創意和應用能力。"

不再揠苗助長?

教育改革的步伐緩慢。北京的一間實驗學校正嘗試給與學生更多選擇。此外,北京去年大幅限制小學的家庭作業數量,但這一舉措引發許多家長的不滿,他們擔憂孩子未來的升學機會受到影響。儘管如此,部分來自新中產階級的母親們正積極尋找應試教育的替代方案。

因此,堆滿樂高積木的游戲中心才會大受歡迎。目前北京共有11間此類的兒童游戲中心。一名母親表示,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保持對科學和藝術的好奇心,若讓他們過早參加過多的課程,便會使其感到厭倦。

在中國,有關教育方式的辯論已經持續多年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

但中國的"虎媽"們並未因此鬆懈。每逢周末的熱門時段,游戲中心一小時的要價20歐元。雖然這樣的場地炙手可熱,但幾乎沒有孩子是純粹為游戲而來。

另一名母親表示:"如果我的兒子只是自己玩,可能有很多東西想不到。他在這個課程中能系統性學習,在老師的引導和啟發下能提高創造力。在游戲中學習固然很重要,但放學後也還要學英文和數學。"

對父母而言,游戲課程是對孩子的進一步投資,使子女在教育過程中更富優勢。中國的孩子們要找回童年,還有一段遙遠的距離。 不過,至少家長們已經意識到,優秀的考試成績並不能保證未來的成功。而中國教育需要新思維,以推動創新的未來。

來源:ARD 編譯:張筠青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