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府的胃口越來越大」

2013年6月24日

媒體報導稱,英國情報機構對網路通訊的監控規模甚至超過美國情報部門。電腦技術專家康斯坦茨‧庫爾茨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解釋了其中的背景。

ILLUSTRATION - Ein Computer Code am Donnerstag (20.11.2011) auf einem Bildschirm in Köln. Die deutsche Regierung will selbst Software für Computer-Trojaner entwickeln lassen. Bundesinnenminister Friedrich kündigte am Donnerstag an, dass der Bund ein eigenes Kompetenzzentrum dafür einrichten wird. Die Experten des Chaos Computer-Clubs hatten vor kurzem berichtet, dass der vom Staat eingesetzte Trojaner zur Überwachung der Internet-Verbindung Verdächtiger eine viel umfassendere Überwachung ermöglichte, als gesetzlich erlaubt ist. Foto: Oliver Berg dpa/lnw (zu dpa 0847 vom 20.11.2011)
Symbolbild USA Geheimdienst Überwachung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繼美國的網路監聽項目"棱鏡"被曝光後,又傳出消息稱,英國秘密情報部門對網路的監控比美國有過之而無不及。對此您感到吃驚嗎?

庫爾茨:其實近幾年來都有媒體報導,英國在經過其國土的通訊電纜中截取訊息數據。在此背景下,讓人感到吃驚的只是情報部門在這個不受法律約束的空間裡攫取數據的數量之多。

德國之聲:英國代號為"時代"(Tempora,也譯作"顳顬")的監控項目確實比美國的"棱鏡"更據危脅性嗎?

庫爾茨:如果把二者聯繫起來看,尤其顯出其危險性。英國和美國分別給這種毫無理由的監控制定了規則,即通訊的一部分在英國或美國境外進行,才可進行監控。然而通過兩國情報部門的合作,雙方可以互通數據,因此他們控制的數據就佔了全球通訊的一大部分。據《衛報》稱,僅英國監控並臨時儲存的數據量就達2000萬GB,這個數字背後涉及的用戶的數量是極為龐大的。在一個民主社會,這種做法顯然是不恰當的。

英國情報機構GCHQ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英國人要獲取數據比美國人更方便嗎?

庫爾茨:英國的優勢是,它是一個島國,有很多光纜經過。此外也有歷史原因,數十年前鋪設的第一條海底電纜就是從英國通往美國的。當然線路不僅僅是光纜,還涉及衛星通訊。

德國之聲:英國情報部門獲得這麼多的數據有什麼用呢?

庫爾茨:首先對數據進行篩選-就像美國和德國的情報部門一樣,即用某些特定的"關鍵詞",對電子郵件或社交網路數據進行搜索,也可以搜索電子郵件地址和手機的辨識碼(IMEI)。我們現在知道,在為情報部門承包業務的私人公司裡,對所獲數據有權限的人就有數十萬。這是一個巨大的沒有法治的空間,令人無法想像。

網路專家Constanze Kurz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

德國之聲:那情報部門這樣做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庫爾茨:他們一再聲稱是為了反恐,但在我看來是完全是一派胡言。這樣做更多是為了加強控制,就像人們對獨裁政權的指責那樣。如果為了防範恐怖主義而對如此龐大的數據進行篩選,是一種效率很低的方法。與此相比,情報機構傳統上使用的一些手段會更有效。說到底,政府對監控的胃口越來越大。我覺得這是一件讓人不安的事,我們決不能聽任這種做法。

德國之聲:您認為德國的聯邦情報局(BND)也有規模類似的監控項目嗎?

庫爾茨:德國的監控項目有一些人們已經知道的。聯邦情報局的某些監控行動是在法律框架內的。德國的基本法第10條允許情報部門出於戰略需要對私人通訊進行監控。但其涉及的數據量與我們之前所說的無法相比,因為對範圍有明確的限制。而且德國針對這一條款有一個專門的委員會,從法律上對監控的規模和情況進行掌握和監督。儘管我認為這一監督還是很不夠的,情報部門每年只向委員會提交一次統計數據,而例如與聯邦情報局合作進行數據評估的都有哪些企業,人們一無所知。而恰恰是這些私人企業,在英國和美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

德國之聲:作為網路用戶,我們還有沒有可能設法保護自己?

郵件加密可保護隱私圖片來源: Fotolia/m.schuckart

庫爾茨:通過給自己的電子郵件加密,可以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如今這已經是一件相對不再困難的事,有關的程序使用簡便。但所謂的元數據(Metadata),例如顯示誰從哪裡給誰打了電話等,保護起來就有困難。我也不認為這是有效的途徑。從近期看,我們可以主動運用加密技術。這種技術原本是為了幫助獨裁國家的反對派在西方開發的。同時我們必須從政治和法律上做出回應。這種大範圍的不受法治監督的空間必須消除。

康斯坦茨‧庫爾茨(Constanze Kurz),曾是混沌電腦俱樂部(Chaos Computer Clubs)的發言人,現任柏林工程和經濟應用技術大學的科學項目負責人。她同時也是德國聯邦議院"網路和數字社會"調查委員會的成員和技術顧問。

採訪:Andreaas Noll    編譯:葉宣

責編:石濤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