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政策可以說變就變,法律就穩定多了

2005年3月10日

星期三,德語各媒體都在顯著位置介紹了王兆國在中國人大所做的「反分裂法」報告。法蘭克福匯報認為,反分裂法的基調並沒有人們想像的那樣咄咄逼人,但「以法律形式宣示不惜以武力統一國家的意志,表明北京對台灣的威脅政策達到了新的品質水準」。該報在同一天的另一篇文章中寫道:

「北京的觀察家們把『如果實現統一的希望不復存在,也可動用武力手段』的說法看作是對台灣新發出的明確警告,說明北京在統一問題上的耐心不是無限的。中國的政界人士過去就提出過類似的警告,現在,新法律增加了這一警告的份量。但新法律的許多提法模棱兩可,例如沒有明確說明,什麼是北京所認為的會導致台灣獨立的事件,究竟指的是台灣準備進行的憲法公投還是台灣政府的某些意向聲明,現在都不清楚。另外,『實現統一的可能性全部用盡』的提法也有很大的解釋空間。與過去使用的武力威脅相比,『非和平手段』的提法,口氣軟了一些。這樣,在向台灣島發起攻擊之前,還有使用其它不同措施的可能性。」

南德意志報的一篇評論文章認為,反分裂國家法的意義在於政策可以說變就變,而法律就穩定多了。武力威脅台灣「成了法律的一部分,使得中國所有政治力量、無論改革派,還是強硬派,都必須以此為準則。」文章最後寫道:

「雙方最好不要各自堅持『台灣獨立』或『一個中國』的最高原則,而應集中精力,為互相接近逐步邁出步伐,春節期間的直航就是一個好開端。如果世界公眾低估這一潛在危機的危險性,將出現災難。尤其美國應加強對華外交,敦促雙方互相忍讓。應向中國明確表明,對台灣發起攻擊絕不是中國的『內政』,向台灣應傳遞的訊息是,如果台獨的代價是亞洲發生一場戰爭,那麼台灣不能期望其獨立聲明會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國家分裂使人遺憾,用武力強行實現統一同樣是一場悲劇。以戰爭相威脅和獨來獨往是一條危險之路,所以,對北京此次立法,台灣行政院長作為第一反應提出提前修憲是錯誤之舉。現在需要做的是對話、採取互信步驟和保持耐心。法律也許可以使攻擊台灣在中國合法化,但這樣的行動在世界上永遠不會合法,因為它是世界最不需要的選項。」

本文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