敘利亞外長訪華之際 消息人士稱敘計劃向中國移交維吾爾人
2025年11月18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敘利亞外長希巴尼(Asaad al-Shaibani)周一(11月17日)首次訪問中國,他與中國外長王毅舉行了會談。
根據中國外交部網站訊息,王毅表示:「『東伊運』是聯合國安理會認定的國際恐怖組織。敘方承諾不允許任何實體利用敘領土損害中國利益,中方對此表示贊賞,並希望敘方採取有效落實措施,為中敘關係平穩發展掃清安全上的障礙。」
中國官方表示,敘利亞過渡政府外長希巴尼稱,「敘方重視中方安全關切,反對一切形式的恐怖主義,不允許任何實體利用敘領土從事損害中國國家安全、主權和利益的活動」。
據半島電視台報導,希巴尼在與王毅的會談中達成共識,「雙方將在打擊『恐怖主義』和安全問題上開展合作」。
「敘利亞打算向中國移交400名維吾爾族武裝人員」
在希巴尼訪華前,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敘利亞政府消息人士告訴法新社,預計這位敘利亞外長在北京會晤時將會提及維吾爾族武裝人員的問題。該消息人士稱,「根據中方要求,大馬士革計劃分批移交這些武裝人員」,並表示,中國反對敘利亞將這些武裝分子納入敘利亞新軍。
另一位消息人士也告訴法新社,「敘利亞打算在未來一段時間內向中國移交400名維吾爾族武裝人員」。
在法新社報導發表後,敘利亞國家通訊社(SANA)援引外交部消息人士的話否認了這一說法。消息人士稱,「法新社關於敘利亞政府有意向中國移交武裝人員的報導毫無根據」,但未作詳細說明。
大馬士革試圖重建敘利亞國際形象
2024年12月,在敘利亞反對派的攻勢之下,執掌敘利亞多年的阿薩德及其敘利亞復興黨政權倒台。敘利亞過渡政府當時表示,希望敘利亞能成為「一個正常的國家」,開始與其他國家進行外交活動。
法新社報導指出,敘利亞新的伊斯蘭主義政權在試圖擺脫其聖戰歷史,希望敘利亞在經歷多年國際孤立之後重建該國的外交形象。
11月10日,敘利亞臨時總統艾哈邁德‧沙拉(Ahmed al-Scharaa)訪問華盛頓,於白宮與美國總統川普会面。
解除對敘總統制裁決議只有中國未投贊成票
本月初,在聯合國安理會關於解除對敘利亞總統艾哈邁德‧沙拉制裁決議的投票中,中國是唯一投棄權票的國家。安理會以14票贊成、1票棄權(中國)的表決結果通過了這份由美國提交的決議草案,將沙拉及其內政部長從制裁名單中移除。
當時,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傅聰強調了對敘利亞的反恐問題、特別是「踞敘『東伊運』分子」的關切」,表示「敘利亞過渡政府應該履行反恐義務,採取切實措施,取得實質進展,取信於國際社會」,並稱「令人遺憾的是,……中方不得不投下棄權票」。
維吾爾族聖戰分子協助推翻阿薩德政權
法新社報導指出,在2011年敘利亞戰爭爆發後,一些來自中國維吾爾族的聖戰分子前往敘利亞,他們大多隸屬「突厥斯坦伊斯蘭黨」(Turkistan Islamic Party,TIP)。TIP活躍於伊德利卜省,並與領導推翻阿薩德政權的伊斯蘭組織「沙姆解放組織」(Hayat Tahrir al-Sham)結盟。
中國官方對於「突厥斯坦伊斯蘭黨」(TIP)的定性是其等同於「東伊運」,將TIP也稱為「東伊運」。中國智庫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曾發文指出,「2008年成立的『突厥斯坦伊斯蘭黨』脫胎於『東伊運』」。「東伊運」於2002年9月被聯合國列為恐怖組織。
英國《經濟學人》曾撰文稱,中國在新疆嚴重踐踏人權的行為,招致國際社會的廣泛批評,同時也造成數以萬計維吾爾人逃離家鄉,其中部分人轉道土耳其來到敘利亞,加入了敘利亞的反叛武裝。
據法新社報導,敘利亞新政府掌權後,宣佈解散所有武裝團體,其中大部分被並入敘利亞國防部。「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表示,目前仍有3200至4000名維吾爾族武裝人員身處敘利亞,並被編入新成立的敘利亞軍隊,組成一個師。敘利亞外交和政府消息人士透露,計劃移交給中國的武裝人員並不在已納入敘利亞軍隊的人員之列。
「敘利亞人權觀察組織」和路透社曾報導稱,去年12月,敘利亞總統沙拉任命了一些前武裝分子擔任高級軍官,其中包括曾是「突厥斯坦伊斯蘭黨」(TIP)成員的維吾爾人。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