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教育權威:德國中學糟透了?!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2月4日

一年前的國際中學生水準測試(比薩測試)丟足了德國人的面子,拉響了德國教育體系的警笛。現在,受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的委託,教育專家又對德國的中學教師進行了一番評定,結果把德國過時落伍的教師隊伍批判得體無完膚。

課堂宛如自由市場圖片來源: dpa zb

德國的「時代周刊」公佈了這一慘不忍睹的調查結果。據漢堡的這家媒體報導,五位國際知名的教育專家從今年九月份起,就四處訪問德國各地的教育人士和教師工作者。在他們看來,德國的中學教育體制乏善可陳,缺點多多。

主要的批評焦點在於德國中學一次性分流為普通中學、實科中學,以及文理中學。經合組織的專家認為這種「支離破碎的體制」在各類中學間築立起圍牆,並且反映在教師隊伍的分化方面,不是互相彌補滲透,而是彼此分隔離間。

德國的中學教師真得如此糟糕嗎?研究專家認為,德國中學課堂的品質低劣,與其說是個別老師的過錯,不如在教育體繫上找原因。僵化的管理條例沒有給人提供發展參與的空間,打消了教師們的授課熱情。學校表面上屬於自行治理,但是教師的責任權力卻非常有限。另外,教育掌握在一些機構的手裡,而他們彼此之間互不買賬。

國際專家尤其抨擊了德國教育體制的官派作風。教師作為一種職業,其薪金標準沒有很好地與工作效率掛鉤,這影響了中學老師的勞動積極性。另外,教師們缺乏職業再培訓的熱情。引用「時代周刊」裡的專家評定,便是:「一朝充電,終生受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