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之國——德國
2016年2月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的文化就像德國的足球一樣,有明星薈萃的世界頂級球隊和高科技足球場館,也有廣泛普及的大眾足球,那些無名更不見經傳的草民球隊,每個星期都聚在一片空地上操練一番。在文化領域,相當於頂級場館的,就是柏林、德勒斯登、漢堡等地那些擁有著名演唱家和頂級樂團的歌劇院、音樂廳,還有世界聞名的博物館,如柏林博物館島上的諸館、慕尼黑的繪畫陳列館、科隆的幾大藝術博物館等。而文化領域的業餘「球員」則是在深具創意的後院小劇場、在大中小學的樂隊、在私人寫作坊演出、練習、創作。在這兩個極端之間,是豐富多彩、生機勃勃的文化生活,這些文化生活並不帶有什麼慷慨激昂的國家、民族色彩,但卻以這樣或那樣的方式觸動德國社會各階層的人心。文化,是德國人自我認同感中的一個重要方面。
聯邦層面上的文化促進工作
在聯邦制的德國,文化事業其實是由聯邦州一級主管的事務。不過有一個例外,那就是1999年聯邦政府設立的「文化與媒體國務部」,由其主管具有國家級重大意義的文化設施和文化項目,譬如退還納粹時期被掠奪的藝術品,就是這樣一個項目,因為德國政府承諾,調查納粹時期被非法沒收的藝術品,將其退還其法定擁有者。另一個在聯邦層面推進的工作是將參與分享文化生活作為融合難民的手段而予鼓勵和促進,這一工作是文化政策方面的一大挑戰性工作。
「文化藝術需要最大可能的自由度,才可能蓬勃發展。」現任文化與媒體國務部長莫妮卡‧格魯特斯就在該部網頁上這樣醒目地寫道。該部通過發放獎學金以及其它促進手段,支持藝術家以及其他文藝工作者利用這一自由,開展各自的項目。其中,由聯邦文化基金會(Kulturstiftung des Bundes)具體執行的影片資助計劃,是該部的一個特別工作重點。
文化作為經濟發展要素
文化也是一個重要的區位要素。因為文化主要是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主管的事務,因此,德國各聯邦州、各地方政府之間也互相競爭,競相吸引最有意思的電影項目、展覽、音樂節、劇院等到本地落戶。文化和創意產業屬於增長勢頭最強勁的行業之一,出版社、電影製片廠、媒體公司、設計公司、建築事務所等不僅能推出創新型的、而且還常常備受矚目的作品,而且還能靠其作品賺錢並創造就業崗位。德國的老工業重地魯爾區就已成為引起全球注目的實例。煤鋼產業衰落後,魯爾區脫胎換骨,本世紀初成功轉型為文化重地。
文化遺產
德國歷史上成就了一大批文化巨人,大思想家如黑格爾、康德,大文學家如歌德、席勒、萊辛,大作曲家如巴赫、貝多芬,等等等等。他們名揚四海,其思想,其作品,已不僅是德國的,而且是全世界的文化遺產。德國還有40個地方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遺產名錄,21個文獻被列入世界記憶名錄(又譯世界文獻遺產或世界記憶遺產)。1978年德國首個被納入名錄的文化遺產,是亞琛大教堂。文物保護工作,在德國受到高度重視,為的是保存往昔文化歷史的見證。德國積極開展這一工作的,除官方的文物保護部門以外,也有很多民間組織,積極維護歷史文物,無論是整座村落還是宮殿花園亦或是歷史塑像,均予精心維護。
創意環境
德國每年都有諸多文化盛事,其中不乏世界頂級的藝術節,如讓影迷大飽眼福的柏林電影節、在國際戲劇界享有盛譽的柏林戲劇節、文學愛好者翹首以待的科隆文學節、古典樂迷心之嚮往的拜羅伊特音樂節和萊比錫巴赫音樂節等。每年一度的萊比錫書展和法蘭克福書展不僅展示每年新出版或再版的8.7萬部著作,而且還有無數作家現場朗讀自己的作品,與讀者交流。德國共有6200座博物館,其中有630座屬藝術類。重大藝術展是極具吸引力的旅遊亮點,藝術家如畫家格哈德‧裡希特享譽世界。德國有數百家劇院、歌劇院(有些分佈在小城鎮),有數十個職業樂團,數千個圖書館,它們各自都有自己忠實的觀眾、讀者。
德國的文化,其實歷來就是在與其它國家交流互動中才形成的。今天,許多年輕的外國音樂家、藝術家將他們的創造潛力帶到德國,使德國的文化和藝術也日益全球化,互相啟發交流也日益普及。這是一場美好的、共同的人文實踐,在德國背景下的實踐。
使用我們的App,閱讀文章更方便!給yingyong@dingyue.info發送一封空白電子郵件就能得到軟體和相關訊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