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語言——德語「已佔強勢」
2007年6月22日德國之聲:德語的歐洲化程度有多高?
艾辛格:德語和歐洲是分不開的。只要回顧一下歷史,或者看看它的現狀就可以發現這一點。和歐洲其他語言分離的意識主要是在19世紀德國統一期間才形成的。
德國之聲:歌德學院從多方面對「語言的力量」這個課題進行了兩年之久的研究。德語今天具有怎樣的「力量」,歐洲一體化進程對我們的語言來說意味著什麼?
艾辛格:隨著英語贏得國際通用語言的地位,幾大語言之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改變。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因此現在正是討論一種語言的價值和力量的合適時機。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德語區在歐洲範圍內已經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甚至可以客觀地說,它已經佔了強勢。但由於德語在國際上的應用還沒有英語或法語廣泛,我們必須要在歐洲層面更加努力,也要以恰當的方式發揮我們的語言強勢。
德國之聲:德語在哪些國際領域還擁有一定地位呢?
艾辛格:整個自然科學領域已經或多或少地被英語佔據了。但在好多傳統科學領域裡,德語的影響力一直很大而且保持到現在,比如哲學、音樂或藝術史。還有不少傳統學科,比如在藝術史方面,德語在過去幾十年中甚至還壓倒了英語。
德國之聲:那可以說德語是在挺進中嗎?
艾辛格:德語可以作為一種歐洲地區語言往東歐方向發展,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由於德國和它的東部鄰邦之間一直有著語言上的聯繫,所以在這些地區學德語已成傳統。然而我們也要指出一點——我覺得這在歐洲很重要——對很多人來說德語是學習第二外語的良好選擇。在許多國家英語當然是第一外語,但是人們也完全會出於相對特殊的、很有可能是經濟上和實用上的考慮產生學德語的興趣,而這些興趣是需要我們著力促進的。
德國之聲:地理上德國位於歐洲中部,語言結構上德語也處在中間位置,這具有什麼意義?
艾辛格:這種地位也解釋了德語中由於兩種語法結構聚合而產生的一些特殊之處,這也正是德語的難點所在。這也證明,只要回顧一下各個歐洲語言的發展歷史,就可以發現歐洲在語言領域比人們所想的更加相近。
德國之聲:現在有把德語作為民族語言寫入憲法的打算,您怎麼看待這種想法?
艾辛格:這種想法背後的動機肯定是善意的。人們想表達的是,不但要把我們的語言看作一個象徵,而且要保留它所有的功能。但從另一方面看,我覺得現在德語在德國的使用還沒有出現危機。所以其實還不需要把它寫入憲法這樣一個需要普遍遵守的文獻裡去。因為這樣反而會發出一個訊號:天哪,我們現在受到了威脅,我們得使用法律手段來保護德語了。我們面臨的不是這個問題,而是在擁有眾多非德語移民的情況下應該怎樣促進社會的融合。
德國之聲:德國的多語言程度有多高?
艾辛格:德國相對來說是多語言的,但在另一個層面上又是單一語言的。我們整個社會體系是很德語化的,學校教育也應該適當引導孩子掌握好德語。但是另一方面多語言的情況又確實存在,需要我們理智地面對。我們面臨的威脅也不是說,假如土耳其語受到了太多的關注,大家就突然都要說土耳其語了。問題在於,讓這種多語言狀態有利於保持移民的文化特性,同時又幫助他們在我們的社會裡良好地「運行」——儘管這樣聽起來不太友善。因為客觀地看,移民假如完全退回到非德語群體中去,會給其後代在社會中立足帶來不利。所以我們不應該過分強調移民融合的問題,反而造成好像害怕德語受到威脅的感覺,我們應該讓所有群體都能有充分的機會來分享社會的成果。
德國之聲:我們是不是也需要建立一個類似「法蘭西學院」的機構來淨化、保護和統一德語,也就是將德語嚴格標準化?
艾辛格:這會有點困難,因為德語文化是一種多元中心語言文化。
德國之聲:這是什麼意思?
艾辛格:這就是說,德語從傳統上不是由一個中心來定標準。比如最近剛出版了一本德語變體字典,就是講述德語在奧地利、瑞士和德國標準德語的規範分別是什麼。我們當然也可以考慮建立一個機構,專門負責適當處理外來詞匯。但是就德語產生的條件和現狀來看,成立像法蘭西學院這樣的統一機構是很難的。
德國之聲:最後還有一個籠統的問題:您怎麼描述德語的特性?
艾辛格:德語是一種位於歐洲中心,因為接觸頻繁而吸取了很多歐洲文化因素的語言。
德國之聲版權所有
http://www.dw-world.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