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文心一言緊追ChatGPT?中國為何發展聊天機器人?

孫瓏珣
2023年2月17日

ChatGPT熱潮席捲全球,以百度為首的中國科技大廠亦將推出「文心一言」等類似的AI機器人迎擊。在中國的政治情勢下,中國版聊天機器人將如何發展?兩位來自美國、香港的專家與DW分享了他們獨特的看法及預測。

OpenAI公司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熱潮(資料畫面)
OpenAI公司推出的聊天機器人ChatGPT掀起熱潮(資料畫面)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由微軟支持的公司OpenAI日前推出的ChatGPT獲得空前成功,中國的科技巨頭騰訊、阿里巴巴也迎頭趕上、紛紛宣佈將推出類似的AI聊天機器人,百度版「文心一言」更將於今年3月公開,引起廣泛討論。

中國特殊的政治環境之下,這些「中國版ChatGPT」將如何發展,又將與西方版本有何差異?中國此時加入這場聊天機器人戰局,除與美國一爭全球AI霸主地位之外,是否還有其他的驅動因素?

「審查」或成中國版ChatGPT發展的阻礙?

對於文心一言等「中國版ChatGPT」未來的發展,曾以資訊科技界代表身份,於2012至2020年擔任香港立法會議員的莫乃光預測,這些中國版聊天機器人與西方世界的版本,可能在語言及審查制度上有所不同。

莫乃光曾任等多個科技組織或商會主席,並為多份香港報章撰寫過科技發展專欄。他表示,ChatGPT廣為全球討論的一大優勢,是其不僅限於英語的強大語言轉換能力,即使用戶以中文等各種語言提問,它亦能對答如流。相較之下,中國版AI機器人的語言轉換引擎能否匹敵仍未可知,因此他認為,百度等中國公司可能會先專注在開發中文版本上。

「但我相信,(中國發展聊天機器人)最大的挑戰仍是審查。」莫乃光說,「西方世界也會針對一些(歧視、組織機密等)敏感的話題,給聊天機器人設置一些回應限制,「ChatGPT有些答案就回答比較官腔,它可能會說『我沒有受到回答相關問題的訓練』之類的⋯⋯但在中國,有時已經不只是什麼答案要怎麼回的問題,而是有些問題連問都不該被問出來。」

莫乃光認為,在聊天機器人的發展上,比起單純地追上ChatGPT,「中國的考量,可能在於能否建立一個更聰明的審查或過濾機制。」

機器人須懂得避開「敏感話題」

資深AI科學家李開復曾在其著作《AI新世界》中提出,中國龐大的人口及市場,以及幾乎不存在的隱私規範,使得企業或科技公司可以在中國幾無阻礙地取用大量數據、檔案,為中國發展AI提供了絕佳的條件。李開復的論點雖廣為科技、學界接受,甚至出現了「中國之於人工智慧產業,猶如中東之於石油產業」的說法,但莫乃光卻認為,這一點在聊天機器人上不見得適用。

「李開復說得對,也不對。」莫乃光認為,李開復談的是AI利用大數據對市場的消費習慣進行「趨勢預測」,但ChatGPT這類「生成型AI」面對用戶天馬行空的開放式問題時,進行的是另一種更接近人類「思考」的行為,屬於另一種層次。

中國特殊的政治氛圍,使其科技公司在發展聊天機器人時陷入兩難——這些系統的學習仰賴大量資料,倘若可供訓練的資料庫不夠廣泛,系統的發展勢必受限。這樣一來,在訓練的過程中,到底該不該提供敏感訊息給它們學習?

「舉例來說,該讓它學跟『台灣獨立』有關的資訊嗎?」莫乃光表示,這個問題他也說不準。若是不讓這些機器人閱讀相關資料,它們該如何辨識不該問的「敏感問題」?但若是讓它們學了敏感的資訊,萬一系統的審查防堵設置得不夠全面,機器人給用戶的答覆出現漏洞、給了不該給的回答,後果將不堪設想:「在西方世界,Google 機器人答錯的後果是股價大跌,但在中國,『答錯』會怎樣,我就不知道了。」

因此,莫乃光預測,為了迴避這些敏感的問題,中國的科技公司除正面迎擊ChatGPT外,也可能朝另一條路發展:「我有一個預感,比起發展像ChatGPT那樣開放式的機器人,這些公司可能會更專注在優化銀行智慧型客服等較為傳統的AI機器人」,或是專精於醫學、法律等特定封閉領域的家教機器人,讓這些應用程序與用戶的對話感更自然生動。

此外,莫乃光認為中國官方應該已經開始著手制定相關規範:「如果中國很快推出一套AI法案,我也不會太意外。」他舉例,中國網路監管機構「國家網路資訊辦公室(CAC)」去年即要求各網路企業揭露演算法。

他另補充,中國版的AI法律規範可能參考歐盟執委會於2021年頒布的《人工智慧管理法草案》,但其考量點會更著重於維持「社會秩序及國家安全」:「他們會把相關的責任放在這些企業肩上,這對這些企業來說可能有點難應付,但這大概就是在中國做生意的風險吧。」

中國發展AI機器人的政治動機

莫乃光認為,中國此時加入發展AI機器人的戰局,是出於經濟、實用目的。除了這些應用程序確實有其實用之處外,外界多預測聊天機器人將取代現有的搜尋引擎,成為人類查找資訊的新模式,百度等中國科技巨頭作為網路企業不可能坐以待斃,勢必要做出回應。

聊天機器人或將取代搜尋引擎,改變人類獲取資料的模式(資料畫面)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對此,其他專家學者則認為,中國發展人工智慧可能有其他驅動因素。

英國萊卡斯特大學中國及國際學系的教授曾敬涵多次在論文中提出,中國發展人工智慧的誘因,除了要與美國一爭世界科技霸主的地位之外,亦需要靠科技業提振中國疲軟的經濟情況,以維持其政權合理性。

曾與Google合作反制假訊息的美中經濟與安全審查委員會海柏格委員(Jacob Helberg)也做出了類似的觀察:「對於中國共產黨來說,條條大路都通向政權,這項新技術也不例外。」

海柏格也在美國智庫CSIS擔任兼任研究員,專注研究科技政策、中美關係及美國國安。該智庫曾多次針對中國侵台的可能性進行預測,今年稍早的兵推報告亦引起熱議。

海柏格引用李開復的論點,表示中國一直以其「龐大的市場、寬鬆的隱私規範、政府的迅速決策」等優勢,將自己包裝成即將靠AI產業崛起的科技強權,也藉此合理化中國官方的統治方式——「(讓人民接受)用較少的民主換取更多(經濟)成果。」但ChatGPT的橫空出世與成功挑戰了這樣的敘事,如果在民主的美國也能產出如此優越、超前的AI技術,那人民何須犧牲民主?海柏格因此認為,中國加入發展類ChatGPT機器人的戰局,「是一個政治問題,(中國)政府有讓國內的頭部企業加速趕上的內在動機。」

此外,海柏格也警告,「在中國,科技公司最終都形同(推動)公共政策的工具」,因此中國可能在未來兩年內推出一個符合中國官方審查需求、強化其偏愛論點的中國版ChatGPT,而在國際上,美國和中國將繼續競爭AI霸主地位,尋求讓自家出產的技術獲得更大的市佔率、被更多國家採用。

海柏格認為,這些平台將成為美中兩國向全球輸出政治價值觀的工具,將世界分為兩大陣營——「採用 ChatGPT 等美國產品的國家,將處於訊息自由流動、尊重隱私規範的環境中;而擁抱中國AI聊天機器人的國家,將慢慢淹沒於受北京操縱的訊息中,他們的數據恐怕也經常容易被中國情報機構竊取。」

面對國際的猜疑,中國各大科技巨頭雖未正面回應,但目前已有新浪財經、愛奇藝、河南廣播電視台旗下節目等多個中國公私營單位,宣佈成為文心一言的「首批生態合作夥伴」,百度及文心一言的相關概念股票均已大漲,顯示中國對其國產聊天機器人的信心。

另一方面,據彭博社報導,中國目前已出現數個「微信版ChatGPT」公眾號、小程序,搶在文心一言3月上市前,將ChatGPT接入自己的應用程式、進行收費問答。據彭博社實測,若提問內容包含「習近平」等敏感字符,這類「微信版ChatGPT」會要求用戶重問,反映「中國AI研發的尷尬處境」,中國聊天機器人將如何發展,值得持續關注。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